陈学奖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评课稿
(2012-05-02 09:28: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课材料 |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评课稿
陈学奖
1、教学目标到位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胡老师通过地面铺砖的这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疑惑,这样调动了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突出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胡老师这节课首先以列举法来引导学生找公因数,随后,又用集合图的方式反映12和16的公因数各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12和16的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是几,通过一系列的展示,逐一解决了每个问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印象。
3、课堂教学引导有方,主要表现有三个优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形成概念。胡老师这节课通过铺地砖的事例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形成过程,尽可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2〕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出方法。胡老师通过学生操作,并采用了列举法,集合法,这两种方式教学12和16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公因数是几,利用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了活力。
〔3〕练习多样化,层次分明。课堂练习多样化,体现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因为这样,胡老师先通过找12和18的因数入手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列举法和集合式这两种方法板演,然后让全班学生参与,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总之,胡老师这节课与学生是平等的,和谐的,正因为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学习兴趣浓厚,是一堂好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