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玉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案例

(2012-04-23 11:34: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案例、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案例

前进小学   杨玉映

教学内容及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 十”,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在里面看书、买书的同学真不少!有一套《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特别受少儿朋友的喜爱,其中每本24元。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应用学到的计算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请问,买2本需要多少元?

生:24×2=48元。

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那么,如果买10本呢?

生:24×10=240元。

师: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出示课本的主题图)一套12本,小丽买了一套,该怎样计算需要的钱呢?

生:2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这类计算吗?

生合:没有!

师:所以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你们想不想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认知基础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整十数,通过两个复习,引发学生对旧知加以回忆,实现在铺垫中促进迁移。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师:究竟24×12的答案是多少呢?请每位小朋友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先参考课本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师:都算完了吗?老师刚才在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已经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已经有了许多研究的成果,但不同的同学所用的方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就可以学到不同的方法。

师: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师:看着这个竖式,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为什么列竖式计算时第二个积的末尾数要与十位数对齐?

为什么列竖式时要把两次乘积分上下两层写?0

师:原来是这样!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7:书上看的!

师:阅读课文,获取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

师:对分两层写表示的意思很容易让人理解,而且过程也很清楚。

(随着学生的算法介绍,教师相应予以板书)

 

32 4                                    

×  1 2                   

4 8                    

    2 4 

    2 8 8

 

224×2=48

24×10=240

48240=288

 

124×3=72

72×4=288

 

 24×2=48

48×6=288

师: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在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注意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23×13吧!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计算“23×13”时选用的算法明显比“24×12”要统一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计算,而不去选择连乘的方法计算呢?

生:因为连乘的方法这里用不来!

师:为什么呢?

师:的确,连乘的方法有局限性,当题目数据不能拆成两数之积的形式时,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而另外两种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计算。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也是有联系的。

师: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两种算法的内在联系,又为了使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

讲授算法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三.智力大闯关

:同学们,你们都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看:

1、请把竖式补充完整。

2、到小马虎体验中心检查小马虎同学的作业。

3、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两个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阶梯教室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4排,最多能邀请多少名同学来听课?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准确地说,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补充课题,齐读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给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生: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生:列竖式计算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课堂总结,不但要总结结论,更要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这样做更能体现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算乘法

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24×12288

                                   2  4       

                                 ×  1  2

24×248             4  8

24×10240        2  4   

48+240288        2  8  8

 

 

教学反思: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这节课我改变了在计算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现象,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体验探索,算法优化。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