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之二——压力型母亲应如何面对自己的早产/髙危宝宝
(2012-10-10 22:09:22)
标签:
育儿心理早产儿笪6杂谈 |
对于满怀期待的父母来说,宝宝早产或有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必须面对许多调适问题,尤其是孩子的母亲。责任的重担与忧虑会压得她不断责备自己在怀孕的过程中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宝宝不能在子宫里待到足月出生?是不是自己有什麽缺陷?------,自然而然,悲伤涌上心头,觉得彷徨无助,甚至怨天尤人或迁怒他人!当她一旦得知自己的宝宝平安无事,就又开始担心宝宝是否能够“正常”发展,不断将孩子和其它足月健康出生的宝宝进行比较,成天紧张兮兮,焦躁不安,生怕孩子的发育出现问题!在我的早产/高危儿随访门诊中,这样的“压力型”母亲还真不在少数,如果不加以疏导,这种心态甚至会持续一辈子!
对于早产/髙危宝宝的家庭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宝宝,以下几点希望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1.任何父母在经历宝宝早产/病重这场恶梦之后,难免都视自己的宝宝为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然而,宝宝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并耐心地陪他度过这个阶段,而不是困坐愁城、一味地着眼于他从前的先天不足或疾病的影响。父母只有走出早产或疾病的阴影,方能全身心地呵护照顾眼前拥有的宝宝,如果父母一味专注于比较自己的宝宝和邻居家的小孩,那么眼中所见的就尽是自己宝宝的孱弱与不足,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帮助宝宝的补偿心理。事实上,孩子第一次失败了,他会再接再厉继续尝试,直至自己独立完成达到目标!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尝试之前飞奔过去帮他,尽管孩子也会成功,但成功属于父母而非自己。渐渐地,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变成一个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的永远长不大的宝宝。
2.早产/髙危的宝宝与一般的足月新生儿相同,都有一样的发展过程,只不过他要从先天不足或疾病状态恢复之后,脑部才开始继续发育,因为他必须先将全部精力致力于身体上的复原。父母若能理解你的宝宝发展速度之所以比较缓慢的原因,焦虑的心情自会减轻。另外,不要期待早产宝宝与同龄宝宝的表现一样,他的实际发展年龄应该减去早产的月份(矫正年龄),甚至还要减去其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时间。因此,父母不必浪费心血去担忧揣测自己的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其它的同龄孩子,你不妨就从他所立之点开始帮助,他的点滴进步都会令你惊喜莫名!
3.即使是正常的足月宝宝,其运动发育和早期行为的出现时间也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动作发育规律“三翻六坐八爬”是指人类早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变异性很大,因为孩子不是机器制造的产品,可以期望每个产品的外表和性能都基本相同。就以世界各地儿童开始走路的年龄为例,早的可在6、7个月时就开始走路,也有相当比例的正常孩子迟至1岁半才开始走路,但是除非极端的情况,这些差异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或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正常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早产/髙危的宝宝!我们的宝宝出生时因为疾病需在充满压力的NICU中待上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尽管出院后会以矫正年龄的方式追赶生长, 但很可能不同于足月出生婴儿的早期经典发育过程,因此需要我们较多的耐心,容忍自己宝宝出现暂时的肌张力异常或运动发育落后。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们永远也不用担心宝宝的发育结局,尽管绝大多数的早产/髙危宝宝都能健康成长,证据显示这些宝宝发生脑瘫、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等的机率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宝宝,因此应定期带孩子去医院随访,医生会根据神经发育测评结果对你宝宝做出正确的判断。
4.我常常碰到这样的母子:母亲激动和焦虑,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则常常表情呆滞无神,特别是当母亲走近时他会把脸转开,而对别人却会做出迷人的微笑!的确,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研究证实,如果宝宝看到妈妈快乐,作为回应,宝宝自身的神经系统也会被快乐所激发,释放令人感觉愉悦的物质β-内啡肽和多巴胺,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反之,母亲愁眉苦脸或焦虑易怒的面孔也会激发宝宝压力型激素皮质醇的释放,从而阻止内啡肽和多巴胺等这些物质所产生的愉悦感受。因此,消极的面孔对于成长中的宝宝具有很强的负面效果。因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都是高度依赖父母来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控,任何对这种调控造成威胁的事物,都会使宝宝感到高度紧张,认为这会直接对他们的生存造成威胁。宝宝需要这样的妈妈:既能在情感上值得依赖,又能相处融洽,还能够有效的帮助他进行自我调控。所以,母亲的自信十分重要,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宝宝也会感受到并因此而显得烦躁不安,但是若抱着他的是一双稳定、坚强、有把握的手臂,他会感到舒适和安全。
事实上,孩子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只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宝宝。请放心且带点微笑地养育他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