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是怎样学会伸手够物的——挥出手臂-学会伸手-主动抓握三步曲!

(2012-08-13 08:13:38)
标签:

育儿

运动发育

心理

杂谈

手,是我们与外界接触时的重要媒介,对宝宝而言,更是探索世界、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当你的小宝贝第一次伸出手去抓旋转的玩具时,你会感到振奋和高兴,如果你再仔细想想他是如何完成这个动作的,你会更加感到惊讶甚至震撼--自己的宝宝竟有这样惊人的能力!首先,在伸手够物之前,他必须用眼睛对距离作一估算;然后伸出手去准确到达物体所在位置;接触到物体时张开手指抓取物体;一旦抓到物体,他会对其进行触摸探索,甚至把它放进嘴里------。这都表明宝宝的一些行为系统已经能够互相协调,但是你可知道,宝宝要做出这麽复杂的动作得花多长的时间学习啊!

宝宝是如何才能抓住那个玩具的呢?我们不仿对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手部活动进行剖析,以增进对宝宝的能力发展及内心世界的理解。

1.挥出手臂:挥出手臂是伸手够物的前奏。婴儿自出生就会用手臂做挥击的动作,但并不针对某样东西,只是用来增强手臂力量的反射动作。几周之后,宝宝逐渐能够控制四肢肌肉,并能有意识地往所注意的东西方向伸长手臂。虽然这些简单的动作看起来都是徒劳无功,对宝宝的动作和智力发展却有重要意义。宝宝躺在床上对挂在床头的玩具感到好奇,不断用手去挥打它们,但常常是瞄得不准;如果某次行动得逞,玩具因此动了一下或发出声音,在他的脑中就会产生和行为结果相关的突触连接,并激励他再接再厉。几周之后,随着宝宝的手指放松,他就能张开手掌挥击,增加和目标物接触的机会,然后开始以各种新的有趣方式来转动这个玩具。如此循环不断地重新尝试,最终宝宝将发现不同的动作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

2.学会伸手取物:从挥出手臂到主动伸手取物,是几周来经历了错误与成功的结果。宝宝能够记得哪些手臂动作成功,哪些失败。成功的感觉激励他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同样的动作,渐渐地更准确的拿到那些被认为是在他够得到的范围内的东西。大约到了4个月,宝宝开始主动伸手而不再只是挥出手臂。但是,宝宝伸手取物的方式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成人伸手够物时会做出单次、大幅度且形状如钟的手臂动作,而婴儿则是将一连串的小动作(次级动作)连贯起来、最多可以包括5个次级动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做了5次够物的尝试。因为,对于小小的他来说,很难预测单次手臂动作所收到效果,聪明的做法当然还是选择几个比较小的手臂动作为妙啰!如果方向偏离,只需把每一个小动作稍做修正,而不需一再地单次挥击。到5个月时,宝宝的手眼协调动作已经相当完善,对距离的估算也比较正确,“一抓就到”的机会大大提高,就不会再有以前那种“颤颤巍巍”的样子了。

3.主动抓握:伸手够物、抓握以及探索物品,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手部动作发展过程。婴儿生来就有强烈的抓握反射,小手指会紧紧握住碰到手心的东西。主动抓握出现于2~4个月,同时伴原始的抓握反射逐渐消失。有意图的主动抓握不同于原始反射的被动抓握,宝宝会企图抓住放在他手上的东西,但是他还不知道如何放手,所以对于留着长发的妈妈那就苦啰!一直要到5个月,宝宝学会把手松开放掉,同时可以将拇指和其它手指微微相对,使得抓握变得更稳。此时他已经能够把物品从一只手传到另外一只手,还能够把捡起来的东西摇一摇,看看可不可以发出有趣的声音。然后,从6个月开始,宝宝不但经常用手拿东西,也会用手触摸东西来探索玩具的特性,包括玩具的软硬、轻重、形状、会不会敲打有声等。

通常,宝宝在5个半月至6个月时掌握伸手够物的能力,这些看来简单的动作,对宝宝而言,却是相当重要的动作发展里程碑。它代表宝宝在运用双手的同时,不但扩展了视觉范围和手部操作能力,脑内负责动作协调的部位也必须与其它脑区紧紧相结合,才能有这样的进展。在帮助宝宝促进手部的运动时,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随便束博宝宝的双手,包蜡烛包、带手套等都会限制宝宝手部动作的发展。其次,要提供足够的且适合于宝宝使用的操作性玩具,让宝宝在游戏中能够训练他的双手及手指。宝宝只有在经历抓拿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之后,才会在小脑(负责肌肉的协调、动作的平衡和动作时间的拿捏)、大脑皮质运动区(管理不同的动作方式)和额叶(负责动作的计划和预测)之间,建立起丰富的神经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