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心理语言杂谈 |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错误地认为:婴儿要到1岁以后才开始学习语言,即从宝宝说出生平的第一个字开始.其实这个过程早就开始于宫内。宝宝的听觉系统在妊娠的最后一周已经完成,他在子宫里已经接触过许多声音,并专心地听着羊水里传来的妈妈的声音,同时也熟悉了母语的音调模式。所以,宝宝从出生时就能够感受语言的节奏。
出生之后,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仔细聆听妈妈的声音,尽管其脑部尚未发育成熟,也不能控制声带说话,但是他能够吸收有关语言的各种资讯。在能够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强烈的沟通欲望使得宝宝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跟大人沟通或“说话”,哭—就是宝宝的第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宝宝藉此表达需要、疲倦、厌恶或欲望,因此,哭就是人类最早的“语言”。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新手,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分辩宝宝的不同哭声。宝宝哭泣至少可以分为6种不同的状况:疼痛、饥饿、不舒服、疲劳、无聊、以及压力的发泄。一般来说,痛苦的哭声锥心刺耳;无聊烦闷哭声空洞;坚持要求哭声急切;抑扬顿挫而不带急迫意味的哭声则通常在宝宝感到疲倦和刺激过剩时发出。根据宝宝的哭声,爸妈很快就会发展出一套对待宝宝哭声的方法,例如喂个奶、抱一抱、摇一摇、说说话、换尿布---。然而,尽管爸妈施出浑身解数,并非每次都会成功!
面对宝宝的哭闹,爸妈所要面临的挑战可能就是:宝宝哭的本质会随着年龄和发展阶段而变化。例如,刚开始时,最有效的让宝宝止哭的方法是给他听觉上的刺激,跟她说话或放音乐给他听,忽高忽低的声音最能使婴儿安静下来,因为这些声音与胎儿在子宫里听到的声音很相近。但是,一旦宝宝在外界生活了几个月之后,这种方法就不灵光了,宝宝期待他的哭声能够引起爸妈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回应。而对于爸妈来说,这孩子可真磨人啊!好不容易花了几个礼拜学会的应对宝宝不同哭声的方法,结果又都用不上了!
但是,不论宝宝年纪多大,适时的回应总比忽视或不予回应来得好,不要担心急着回应宝宝的哭声会宠坏你的宝宝!事实上,家长对宝宝的哭声若是没有反应,可能会造成宝宝更加密集的哭声。我们必须记住:婴儿没有其它的沟通方式可以传达他的需要和情绪或身体的不适,如果你忽视或躲开他的哭声,那么,他就只能哭得更用力和更大声一点了!当宝宝哭时你去关心他,实际上是在让他知道他已经和你沟通成功,你了介他的需要,你会陪她,并让他放心,你是可以信得过的。和没有适时得到回应的婴儿相比较,很快得到回应的宝宝更有安全感,和父母的关系也更亲密,而且,他们会更早地学会使用更多的非哭泣沟通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