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的发育起源-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2012-07-09 10:48:10)
标签:
育儿早产儿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杂谈 |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是发生在早产儿中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特征为佝偻病、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早期仅表现血液生化异常和超声检查骨矿含量减少,X线改变多出现于生后4~20周。文献报道,20%的胎龄<34周、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以下简称VLBW儿)可出现因代谢性骨病所致的自发性骨折,从而引起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愈合。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已经肯定:许多成年人的疾病均可能起源于生命的早期——胎儿期和出生后早期,如冠心病、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生命早期的骨骼状况不仅影响早产宝宝的生存质量,也会影响人体一生的骨骼发育,包括年老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长期以来传统的认为,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主要与营养缺乏和早产儿的其他医学并发症相关。然而就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防治来看,尽管已经作了很多努力,如增加母亲孕期和新生儿期营养及维生素D、钙、磷的摄入,VLBW早产儿骨折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0–3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出生后早期对早产儿进行辅助被动运动可以改善VLBW儿的骨强度和预防早产儿骨矿含量减少的发生。
动物研究和人类儿童、年轻人和老人的研究均已证实,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骨矿含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出生后早期辅助被动运动可以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也是遵循这个原理,有学者将此描述为“骨骼对机械性使用的结构性适应”,即骨骼和关节的机械性负荷可以通过与骨骼相连的肌肉收缩来刺激骨的形成和生长。临床观察已经提示:胎儿运动对胎儿的骨形成和骨强度有重要的影响,极早产的婴儿在出生后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和主动运动很少,失去了许多在宫内的骨骼肌和骨的负重,可以部分解释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原因和为什么在其生命早期被动的体格锻炼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