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适应宫外生活的本能-解析新生宝宝的原始反射!

(2012-06-25 11:01:36)
标签:

育儿

新生儿

原始反射

运动

杂谈

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本能。例如,当你的手指碰到他的手指时,他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指,好象生怕会掉下去似的!当你扶他站在桌子上时,他就会走路!其实这些本能只是一些原始的反射动作,并不是宝宝智能发展的表征。。

原始反射是由脑干介导的复杂的自主运动类型,出现于胎龄25周,因此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都应当存在,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和皮质抑制的出现,原始反射在出生半年之后逐渐消失,而被随意的主动运动所取代。原始反射的种类很多,如拥抱、抓握、足跖握持、觅食、吸吮、吞咽、踏步、躯干侧弯、颈紧张、交叉伸展、迷路反射等等。其中除吸吮、吞咽、觅食等反射具有明显的适应价值外,其它许多反射似乎都已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仅是人类进化残存的遗迹。其实不然,这些反射也都能帮助宝宝适应宫外的新的环境,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举一二个例子。

所谓“抓握反射”是指当有东西碰到新生儿的手掌时,他的手会自动的握紧,这是非自主的动作,和生后4个月的宝宝主动伸手去抓东西的意义完全不同。因为“抓握反射”的动作不包括放手,而把紧抓着的东西放掉的能力是后天学得来的。和吸吮反射相比,早期的“抓握反射”对宝宝的生存并没有帮助,因为爸妈已经满足了他的一切需要。那么,“抓握反射”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我们的近亲-灵长类动物初生时行为。小猴从一出生就靠着抓的能力紧抓着妈妈的身体,跟着猴妈妈到处走动,要是没有这个能力,小猴就不得不和妈妈分离。人类可以直立行走,妈妈可以空出手来怀抱婴儿,这样宝宝就不再需要双手抓紧妈妈。因此,“抓握反射”的原始功能到了人类新生儿就变得没有作用,从而被取代为另外一类功能——成为宝宝通过触摸来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们再举一个“踏步反射”的例子,即把新生儿抱直,让他的脚碰到桌面,他就会用踏步的方式移动他的双脚,就像是配合得很好的用双脚在走路。“踏步反射”虽然一出生就存在,但它和一年之后的学习走路过程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因为曾经有过“踏步反射”,两足交替有序的踏步动作可能会在宝宝的大脑里留下记忆,建立相关的突触联结和神经回路,当宝宝发育到下肢能够完全支撑自己的体重时,这些记忆就能指引宝宝踏出他的第一步。尽管如此,原始反射绝不代表宝宝的自主能力,年青的爸妈千万不能将此看成是训练宝宝学习走路的机会!试想一下,当宝宝连头都竖不稳和身子都坐不直的时候,过早地让他学习站立和行走是不是太强“他”所难了?这不仅会增加宝宝的脊柱负担,还会造成脊柱的弯曲和损伤。而且,有资料显示:较早练习走路的宝宝尽管腿部肌肉可能发展较快或较早学会走路,他们却较晚地学会其它技巧,如头部控制和爬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