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认识新生宝宝的6种不同意识状态
(2012-04-18 22:40:49)
标签:
育儿心理亲子关系杂谈 |
新生儿具有一整套行为或活动状态模式,在一天中经历着不同水平的睡眠或清醒,是宝宝天生的一种适应生存的手段。
深睡状态:在这种保护性的状态之下,宝宝可以把一切外界讨厌的刺激完全封闭在外。此时,他表情安详,眼睛紧闭,呼吸均匀,四肢屈曲,小手放在嘴里,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浅睡状态:此期,你可以看到他微笑,皱眉,低哭,呼吸较浅和不规则。如果仔细观察,你还可以看见他的双眼在眼皮底下急速地转动,因此又称快速眼动睡眠(REM)状态。宝宝不时会来几下吸吮动作,有时还会扭动两下或惊跳似的抽搐一两次。在这种状态下,他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瞌睡状态:常发生在宝宝刚要入睡和刚要觉醒时,眼睛张开和闭合频繁交替。他看起来模模糊糊,喜欢身体蜷曲成舒适的姿势,但常受到惊跳动作的干扰,时时会无目的地嘤嘤哭泣甚至放声大哭。
安静觉醒状态: 小宝宝处于全醒、警觉的清醒状态。小脸蛋发光,双目炯炯有神,举动有节,动作顺畅,甚至可把小手举到嘴里,发出咿哦之声。当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声音或熟悉的面孔时,整张小脸和整个身体都会充满回应。父母应该学会帮助宝宝延长这种清醒觉醒状态,因为唯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可能与宝宝进行沟通和交流。
活动觉醒状态:也是宝宝闹情绪的时候。宝宝的动作变得痉挛,呼吸也不规则。他开始发躁闹情绪,或不时哼哼唧唧地啼哭。他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徒劳无功。如果你想帮他安静下来,只会越帮越忙,反而使他进入另一个完全无法控制的啼哭状态。到了这个时候,就连颇有育儿经验的爷爷奶奶也会变得手足无措了!
啼哭状态:宝宝的哭声有几种:1)揪心刺耳——痛苦的哭声;2)要求坚持——急切的哭声;3)无聊烦闷——空洞的哭声;4)疲劳及压力抒发——抑扬顿挫不带急迫意味的哭声。他虽然动个不停,带着几分乱踢乱打,你却感到似乎“有序”,例如,他有时会安静几秒钟,好象停下来听一听——老爸老妈是否在关注他?如果此时大人把他抱起来,哄一哄,或喂喂奶,他也就安静下来。哭是婴儿第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哭泣之时,宝宝需要父母的注意,而父母也得学会哪种方式可以减轻宝宝的不安。
宝宝从一个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的转换模式,反映他应对这个新世界的个人风格,也是一扇让父母了解认识自己宝宝的最好窗户。如果父母认识了婴儿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语言,就可以准确的预测小宝宝的一举一动,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