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满江红》感悟一二
(2014-04-08 11:40:23)分类: 遐思遐想 |
—— 诵读《满江红》领悟一二
如果不是组织训练学生诵读满江红参加经典诵读比赛,还不会重温学生时代参加诵读过的《满江红》,说实话,现在才知道,那时候对于《满江红》这首经典词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满含着岳飞将军内心的丰富情感领悟,真的很浅。最近由于训练学生诵读《满江红》,才有了更深的领悟。
首先看这首词作的历史背景。据查找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岳飞在写作
《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
《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从
《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
《满江红》词”;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同。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因此,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江”。岳飞率军攻打金兵,收复失地,正是节节胜利之时,宋高宗下令命其回朝,岳飞开始不忍丧失大好的收复失地的机会,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回朝,但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岳飞只好无奈地带军回朝,十分愤懑,作《满江红》一首
。
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篇第一句气势夺人,“怒发冲冠”接着悲愤交加,如泣如诉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篇表达内心悲壮的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岳飞是一个正直不阿,逢仗必胜的大将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家遭到金兵入侵之时,朝廷却奴颜媚骨,一心求和。
岳飞空有满腹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满怀悲愤,吟诵出流传千古的《满江红》词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鉴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所以,我觉得应该这样处理诵读:
第一句: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此句必须渐强重复,以示忿怒与激越交加)当岳飞大将军在怒发冲冠时,一时间情绪不可能马上平息。所以此处不宜马上接下一句,而是应该反复三次等!并且必须一次比一次强烈,三次强烈的诵读之后,留白!深呼吸,以表示愤怒稍作平息。以无声表达岳飞不仅仅是愤怒还加上悲壮的成分。
方可接下句表达岳飞的无奈:“凭栏处,潇潇雨歇。”
到“抬望眼”这句时,我仿佛看见岳飞大将军眼里的满盈泪水在打转,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岳飞仰起头,希望眼泪不要掉下来。所以我觉得“抬望眼”一句,需要重复加强一次。诵读者渐渐抬起双眼,伸展双臂,接着才诵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了岳飞大将军为人不重名和利,只为国家献忠诚的大气和坦然!
“莫等闲”是一句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我体会到大将军觉得,金兵当前,正是振我军威的好时机,错过了,军机失不再来啊!所以,此处我觉得需要重复三次“莫等闲!莫等闲!!莫等闲!!!”尤其是最后几次的“闲”字,需要停顿得很干净。让人意犹未尽,再接下一句,以痛心疾首的情绪吟诵“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在两节词作衔接的之间,我觉得再次以一个深呼吸的时间为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斩钉截铁地表达这一句的呼喊!隐形的包含了岳飞大将军内心的痛“不能忘啊。”
接着,岳飞大将军做好了身赴战场,哪怕献出生命,战死沙场,也要为国而战啊!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是何等悲壮的英雄气度与胸怀悲壮啊!
等到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我觉得,打仗都是用血肉之躯,流血牺牲的,每一场仗的胜利,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如网络游戏般一下子就能打完的,此处仍然需要与前面的处理一样,重复三次,一次比一次强烈!一定要打大胜仗!表达了岳飞大将军坚定的信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此处一次比一次强烈,诵读者双手伸展,从三个位置,由低到高抬起,大气而简洁)
岳飞大将军,一定会大获全胜!班师回朝!
此时,只为了面圣,向天子传达喜报,不提个中艰辛“朝天阙!!!”(此处为全词高潮)
最后这三个字里饱含了多少酸甜苦辣,大丈夫,对于自己历经的酸甜苦辣都不表!
只报天子:我们胜利了!配以诵读者指天的手势!
二.鉴于这样的诵读处理,我觉得还需要配以合适的音乐,如果没有合适的配乐,宁愿不配,不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觉得:配乐的主调,应该悲壮!悲壮是全词的基调!一开始,气势磅礴的悲壮,激越,接着悲愤交加,如泣如诉,然后渐渐又回到气势磅礴的悲壮,“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高潮部分,最近气势磅礴的渐强音交响乐结束等等。
一开始,有人向我提议就用前些年流行的《满江红》歌曲音乐或者《十面埋伏》。于是我试听了一下这些乐曲。
仔细一听,失望之极!
本来一首如此悲壮的词作,《满江红》这首歌曲音乐的处理,第一句竟然是: 竟然把怒发冲冠与凭栏处紧接成一句。
这简直违背了人之常情啊!还那么平静抒情?
《十面埋伏》也不合适!
真不明白这样的配乐竟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看来深入领会《满江红》的人寥寥无几啊!
于是我只能自己寻找拼接了。
在网上寻找了很多无比悲壮的乐曲,比如:《出埃及记》,《临安遗恨》,《里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殇》等等。有的只能截取一段,截取了不同的音乐,长度又要与速度时间吻合,渐强和后面的如泣如诉又要浑然一体。真是不容易啊!
此时此刻,我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那就是我有了对乐曲的明确需求,对一些现成的乐曲有了明确的取舍,感觉到自己对音乐的认识有了一种质的飞跃!真希望有一个作曲家,能够跟我一起创作,为诵读配乐啊!!!
在一位同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把比较能表达我的诵读处理的配乐勉强衔接成一段配乐,虽然觉得还是不尽人意,倒也比那些诸如《满江红》歌曲伴奏音乐强啊!
通过此次诵读辅导,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把一段文字,一首诗词,诵读出其中的内涵,自己的深入领悟非常重要!也让我收获颇丰!获益匪浅!所以,人生无论做什么,付出多,必定收获多!尤其是付出的过程,再一次体会到:过程才是最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