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京剧锣鼓谱(一)

(2020-09-08 14:19:10)
标签:

转载

分类: 戏曲知识
原文地址:京剧锣鼓谱(一)作者:雲龍哥

 
谱名 内容
住  头 

住 头:
  (大锣) 大 台仓七仓 大衣
 台仓七 仓 
   大锣住头多用于歌唱的终止,念白的
段落(同时配合动作并加重语气的作用)
   (小锣)台.     大     台         
     小锣住头多用于歌唱念诗的结束部分
,配合上下场(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不用)
    (铙钹)大台七   台七      大衣 台 七
 台七      
    多用于铙钹开唱的唱腔结束部分。

    钹(镲锅)住头用于走边唱曲牌的结束

 收 头  收 头:
    (大锣)衣大衣台  仓  令七乙台   
 仓 0 隆冬   大大大台   仓 令 七 乙台  仓 0   0
    多用于小段落歌唱的结束,或干牌子
等的结束。
    衣大衣台  仓   大大   七 台
 仓  令七乙台     仓 0
     这种收头多用于结束上板的歌唱。如“
宇宙锋”的反二黄慢板的结束。
    (小锣)衣大衣   台 令台乙令   
 0
     多用于小锣开唱的摇板,原板。
 二 三 锣  二 三 锣:
  :台 台 :(话白或唱)台令台(话
白或唱):
   经常用于念引子,定场诗,及唱曲牌
之中等。
   (小钹):才才(话白或唱)才令
 才(话白或唱):
  多用于走边后唱散板曲牌中。
 三 锣

三 锣:
   (大锣)八大台  仓 仓   仓 0          

      2)大衣台  仓 仓   仓 0  
   多用于配合演员“一二三”有节奏性的动
作,和加强念白,唱腔中的语气等。
   单鉴子三锣多用于唱腔的结束部分。
   (小锣)大衣 0   台 台 台                 

      (2)台 - 台 -.   大  台 -
    用法基本同与大锣。“(2)”可以配合
上下场及一般的小动作。
    (小钹)八大台才才 才 0    用法同
大锣。

  四击头

四 击 头:
    (1)   大 台 仓 仓 顷 仓 O      (2)大
 台仓-  仓 七 仓 七 仓 O
    以上两种“四击头”现在很少应用了。多
配合简单的亮相。
    (3)大台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
 仓 O   
    这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四击头”。多用于
配合动作,及上下场亮相等。
    (4)大台仓仓 七 嘟 仓 台 七 台 仓
 O
    用法上基本同“(3)”但比“(3)”的速
度要快。
    (5)大衣台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仓 O 
    只用于摇板之后的亮相。
    (6)大台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
 仓嘟 O  嘟 仓 大
    多用于剧情较为紧张,人物情绪较激
动时候原板的入头。
    (小钹)大台才- 才 台 台 才 大 台
 才 O
   仅用于走边中人物的亮相。

 切 头  切 头:
 (1)八 大 八 仓 仓 令 仓 O   O
 (2)八 大 嘟 仓 台 仓 台 七 台 仓 O   O
 配合紧张急促的动作,特别是念白紧接身段。人物临死前的挣扎。趟马中也用。
 “(2)”比“(1)”尺寸要慢。
  四 击:
 (大锣)大 台 仓 仓 嘟 七 令 仓 O
 多配合一二三四连续性的动作,同时也可以加重语气。
 (小锣)多罗 O  台 台 嘟令令台  (2)台 - 台 - 台· 大 台 -
 用法同大锣但比大锣使用上要温和一些。
 “(2)”很少用,一般可用小锣“五击头”代替了。

                        
 五 击 头(五锤)    五 击 头(五锤):
   (1)大台仓七 仓 七 仓 
   (2)大衣台仓七 仓 七 仓 
   多用于人物的上下场,及简短的动作(但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不用)。
   (3)大台仓七 仓 七  顷 仓 O
   多用于散板曲牌中配合身段。
   (小锣)大衣 O   台 台 台 令 台
   用法同大锣。
  (小钹)大 台 才 台才台才
  多用于武角,或非正面人物的上下场,及一般动作。
 归 位   归 位:
   (大锣)大台仓. 嘟 七 台 仓 -  
   多用于开始念引子,念诗,念对句及唱曲牌和大段念白之前。
   (小锣)台大大台 台 台 -
   用法同大锣,但多用于场面较小,较随意的场合。
   (小钹)大台才. 嘟 才 台 才 - 才
   多用于走边之后。
 导 板 头    导板头:
  (大锣)大 台 仓. 嘟 七 台仓仓台 大 
  用于导板的入头(西皮,二黄均可)
  (小锣)O   大大 台 台 台 大 令 台 乙 令 台
  用法同大锣只是根据剧情去选择。
  南梆子导板头:
  (大锣)大 台 仓 七 仓 七顷仓多罗 O
  (小锣)台 台  台 令 台 多罗 O
  专用于南梆子导板入头。

帽 子 头  帽 子 头:
   (大锣)O   台 仓 七 仓 七 令 仓 - 仓
   多用于庄重、宏大场面引子的中途,用以加强引子的声势和气派。
   帽子头也可作回龙,快三眼,反二黄慢板的入头(需在底锣之后加“多罗”)
   (小锣)台台台台 大 台 大 台 - 台 O
   (2)   台 台 台 台 大  令 台 台 O
   多用于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多用生,净)。
   也可用于慢板的入头(西皮,二黄均可)。
 小钹帽子头   小钹帽子头:
      台 才 台 才 台 七 令才-才
   多用于上板歌唱“发帽”的入头。
    发帽-上板歌唱的第一句或第一句的前三个字是先用散板形式歌唱的,
    然后再进入正格式。术语叫发帽。
《坐宫》里“杨延辉坐宫院. . . . . .”。
 《宇宙锋》里“我这里假意儿. . . . . .”。都用小锣“帽子头”开
 哭 头 哭 头:
   (1)嘟-大大大大仓(接唱)八大 台 顷 - 仓(接唱)仓 - 仓 -
                                  仓 仓 仓 七 仓 O
   这种“散板哭头”多配合散板唱腔中的哭腔。
   (2)大大衣衣 仓 - 仓 - 仓 仓 仓 七 仓 O
    多配合快板,摇板唱腔中的哭腔。
   (小锣)大大衣衣 台 - 台 - 台 台 台 令 台 -
   用法同上但多用于旦角的唱腔中。
  (3)O   台 仓 七 仓 七 令 仓 多罗 O
  这是“望门哭头”(望门是指人物对上下场门的张望)多用于送别的时候。
  也可作二黄哑笛的入头。
  (4)大 大 大 大 衣 大 大 O   仓(白或唱)衣 大 衣顷-仓(白或唱)
  衣 衣 仓 - 仓 - 仓 仓 仓七仓-
  这是西皮的“望门哭头”
  (5)衣 衣 仓-仓-  顷 仓 扎 O
  这是“上板哭头”(上板是区别散板体的曲调)专用于二黄唱腔中。
  (6)衣衣仓-  仓 - 仓.  七   乙 七 仓 - 令 七 仓 O
  (7)衣衣仓-  仓 - 仓.  七   乙七   顷  仓 扎 O
  这两种“上板哭头”和“(5)”的用法一样,鼓师可根据剧情的变化使用。
  (8)八大 台顷-仓  
  (小锣)扎多台- 
  这是大锣和小锣的“干起哭头”多用于唱腔中或念白后。
  (9)仓 - 仓 - 顷-仓-
  (10)大 大 衣 衣 仓 - 仓-顷- 仓 -
  以上两种是“四锣哭头”只是一个单键一个双键。用于哭头唱腔较多的时候。
  (小锣)大 大 衣 衣 台 -台-令 - 台 -
 这种小锣的“四锣哭头”和大锣用法一样。
  (11)七 - 七 - 七 七 七令七-
  这是“铙钹哭头”用法同大锣,但很少用。

 叫 头   叫 头:
 (1)八大 台 顷 仓 匝 匝 匝 匝 匝大台仓七 仓 七 仓 O
 (2)八大 台 顷 仓 匝 匝 匝 八 大 八仓仓令 仓 O
  多配合在人物情绪喜悦,愤怒,焦急,烦闷时的呼喊。
 (3)八大 台 顷 仓 匝 匝 匝 八大 台顷仓匝 匝 匝
   匝 匝大台仓七 仓 七 仓 O
  这是一种“双叫头”多用于双重呼喊。
  (4)八大 台 顷 仓 匝 匝 匝 下接“切头”(话白)“住头”
   (话白)“原场或冲头”。
  这是一种“三叫头”配合三次连续的呼喊。
  (小锣)大衣 O   台 扎 扎 扎 衣大衣台
   这种小锣“叫头”底鼓可以打成(多罗 O)的形式。
  (5)多罗 O   台 - 匝 O 匝 O   匝 O匝 O   大 衣 台 台 令 令 台
  多配合丑角的呼喊。
 (小钹)八大 台 令 才 匝 匝 匝 八大八  才  才令令  
  (6)多罗 O   才 匝 匝 匝 匝  大 衣  才  才 令 令  
  小钹“叫头”多配合武戏人物的呼喊。
 夺 头 夺 头:
   (1)隆冬大大大台     仓 令 七乙台仓      大 扑 台 仓 O
   “夺头”是“慢长锤”的结束部分,也可单独使用。基本不作上场开场锣鼓
    使用。它是原板,慢板,二六板的入头。
   (2)隆冬大大大台     仓 令 七 乙 台 仓 O     嘟 -    嘟仓大 乙
   多用于配合特殊动作的原板,慢板入头。
   (3)隆冬大大大台     仓 令 七 乙台仓大大     大 大 大 大
   大 大大衣-仓   O
   多用于配合开唱前有身段的二六板的入头。
   (4)隆冬大大大台    仓令七 乙台 仓 扎 扎 仓 O    O
   多用于配合开唱前有身段的原板的入头。
   (小锣)隆冬大大 大 令 台 令 台 乙 令 台 大 台 台 O
    原板,快三眼,慢板,二六板的入头。可作上场开唱锣鼓。
   (铙钹)隆冬大大 大 台 七 令 七 乙 台 七 大 扑 台 七 O
   多用于较特殊悲剧场面的原板,慢板入头。也可作上场开场用。
   平板夺头(软夺头):
  (大锣)隆 冬 大 大台仓令七乙七 乙 顷 仓 O
  多用于“四平调”小过门入头(下句起唱的入头)。
   (小锣)隆冬大大令 台 令台 乙令 台 令 台
   用于“四平调”大过门入头,也可作上场开场用。
  南梆子夺头:
   八大 台仓仓仓 嘟 令 台 七 台 乙 台 仓
   专用于“南梆子”原板入头。
  战 场(指锤或战场锣鼓):
     台 仓 七 仓 大 八 令 仓 隆 冬 大 大 大 台 仓 令七  乙 台 仓
                        大 七 台 仓
  偶尔用于战斗场面的快板入头。
 风点头 风点头:
    大 大 衣衣顷七 仓 令 七 乙 台 仓
   这是长锤风点头。多用于摇板,流水板的入头,但不作上场开唱用。
   (小锣)大大衣衣 台 台 台 令 台 乙 令 台
   用法同大锣。但使用的机会多于大锣。
   (铙钹)大大衣衣 七 台 七 令 七 乙 台 七
   用作摇板入头。只是在个别剧目中偶尔一用。
   一锣风点头:
   (1)大大大大 衣 大 大  大仓   匆忙,急促情况时摇板的入头。
  (小锣)大 大 大 大衣大大  大   台  用法同大锣。
   (2)扎  扎   仓 用于配合节奏性很强的叫板时流水板,快板入头。
   多用于“顶板”唱(“顶板”就是锣鼓后不等过门,立即起唱)。
   (小锣)扎  扎   台 流水板的入头。可配合有节奏的身段。
   (小锣)多多罗 O   台 O 散板入头。多用于坐唱、跪唱等场面。
   (小锣)扎  多  台 可配合动作,也作开唱用。
    两锣风点头:
  (1)八大 台 顷 - 仓 散板入头。
   (2)大大衣衣 顷 - 衣 衣 仓 - 摇板入头。
   三锣风点头:
   (1)大大衣衣 仓 仓 仓 激动、紧张、愤怒、焦急等情况下的快板入头。
  (2)大 大 衣 衣 仓 七 令 仓 用法同上。
   (小锣)大大衣衣 台 台 台 快板入头。
                        

 摇板长锤风点头:
   (1)大衣台仓 大大 七 台 仓 令 七 乙 台 仓
   (2)O   大大 顷 七 仓 令 七 乙 台 仓
   这是一种单键的散板入头。但(2)也可作摇板、流水板入头。
 纽丝风点头:
   八大 台仓-嘟 七 台 仓 令 七 乙 台 仓
  这是一种双键的散板入头。
  (铙钹)八大 台 七 七 台 七令七乙 台 七
   多用于铙钹开唱的散板入头。
  快纽丝风点头:
   八大 台 仓 七 台 仓 七仓
  多用于急促紧张场面的散板入头。

 

 

 冲 头 冲 头:
   八 嘟 仓七 仓 七 仓 七 仓 七 -  
  配合上、下场与一般动作,及念白之中用以加重语气。主角第一次上场不用。
  一场戏结束台上不留一人时人物下场也不用。
 长 尖  长 尖:
   大 台 仓七七七 仓  七 仓 七 - 仓
   配合上、下场与一般动作,也配合动作、步伐由慢转快的时候,如“起霸”。
  (小钹)大 台 才 - 才 才 才 才 才 七 台 才
   多配合“走边”的上场等
 长丝头 长丝头:
   大 衣 台仓台七 台  仓 台 七 仓 七 仓 七 - 仓
    用法同大锣。多用于摇板后的人物上、下场。
  (小锣)大 大大 台 台 台 令 台 令 台 令 台 .台 大 台 台
   用于人物匆忙、急促情况下的上下场及一般动作。
 一封书 一封书:
   大八大八台仓 七 仓 七 仓 七 仓  O 仓仓仓 仓
   仓七仓七仓 .七    仓   仓    O
   用于特定的武打动作。演奏是每拍加两击堂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