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2012-12-19 11:16:19)
标签:
杂谈 |
《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蜡烛的变化》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仅仅形态改变的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探究蜡烛的各种变化,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在新课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魔术,魔术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观察酚酞溶液遇碱变红,又遇酸变无色的的变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比较自主地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法,知道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但是在归纳整理方面还有难度,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犹为重要。实验时,我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探究活动非常有效,从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验证再到概括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进行。学生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活动过程积极专注,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只是在其中适时地指导、点拨,或者给学生的解释和结论做一个科学的概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启示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估计上,我还有保守的心理,教学设计中的许多发挥学生学习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环节中,总担心难以实现。由于准备有些仓促,部分教学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细化,相信学习的实效性会体现的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