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两天大家纷纷讨论高考中考,并且比较高考和留学的利弊时,我刚好回到家乡看到了满大街的高考横幅,看到了满街脱去校服但尚未脱去稚气的考生们,突然想到几年前与我同届的同学都高考的时候,那是我最后一次特别集中地见到我从小到大的很多熟人。触景生情,才想要做一期关于留学之后在国外是否还能有国内的朋友的采访。
Q:出国和在国内上学真的有很大差别吗?
A1:很多人说,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初中就出国的我不仅没有体会过高考,也没有体会过中考。我不能理解他们刷各种理综文综试卷,就好像他们不能理解我刷SAT和托福词汇、熬夜赶paper。我最初初中和小学的同学在这些年也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有了各种他们的梗,我在旁边听很多什么985、211都根本听不懂。真的一旦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轨迹,很难再感同身受。
A2:
这也未必,我所认识的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最后都去了国内很好的大学读本科。事实就是这个地球越来越小,出国也越来越平常,国内好的大学都与国外的学校有合作,在国内读了本科再出国深造的也大有人在。我感觉国内的顶尖本科生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最终会选择出去,所以我们很可能是殊途同归,绕了一圈还是同样的一群人。
A3:当然有!说没有的都是自己骗自己!除非你出国了还是每天和一堆中国人在一起斗地主,或者像中国传统学霸一样只读书不闻窗外事。否则的话,接受了一定时间的西方教育,思维方式一定会有所改变。回国之后有点互相觉着煞笔的味道。
Q:你回国之后见同学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影响深刻的事?
A1:
有。我记得高考结束那一年我特别兴奋地从外地赶回家想要和初中同学们一起聚一聚,结果聚会的时候大家面面相觑一言不发。也许他们是高考累了,但是我感觉好像是自己把气氛弄得尴尬。结束之后很长时间我都有点缓不过来那种恐怖的尴尬。
A2:必须有,不过我不在乎。能有什么呢,不就是他们聊聊实习或者对一对考试答案,八卦一下彼此的恋爱情况,八卦的人名我都不知道。知道又能怎样,反正也记不住。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不强求太多。情义在,细节谁管得了那么多。
Q:你留学多久了?回国几次?分别有什么感觉?
A1:我本科去了台湾交换,所以不算出国,不过还是离开了原本的同学。之后就去了美国上学,我所在的学校中国人还蛮多的,所以我回国之后同学们都觉得我没什么变化,大家交流也就没什么距离感,这是我留学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回国。感觉中国还是好啊,吃的好也很热闹哦。
A2:我是美高党一枚,初中毕业去的美国,现在在上大学。已经离开家五年了。第一次回国的时候觉得中国真的什么都好,刚来美国觉得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设计得极不科学。。后来几次回国(我平均半年回来一次),这种对于中国的热爱渐渐转化成了对家人的不舍。再回美国的学校也不会那么不适应,对美国文化的不适感在我高中最后一年就已经基本消失了;现在回国反而会有点不适应国内的快节奏和雾霾。
A3:我是高中毕业去美国读的本科。之后一年回来一次。回来的感觉其实取决于我回到中国的什么地方,如果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虽然快节奏但也很开放和国际化,我并不会不适应,因为可以做的事情还蛮多的。但是如果让我到一个三线城市待着,我肯定待不住,(因为人与人之间)没什么距离感反而很难办事。
A4:
因为我高中读的是个外国语学校,所以出国基本上是大家在高中入学的时候就默认的事情,感觉大家虽然散落在不同国家,但是基本还是同样的生活轨迹,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差不多的事。见面一起交换一下这段时间的感受,还是挺开心的。
终极问题:既然出国留学可能会和原来的朋友疏远,要怎么办?
这是每个留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确实细细想来充满无奈。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这条相对少走的路,那么就必定要接受随之而来的代价。在你看世界风景说着几国外语说走就走,别人自然也有他们的生活。其实真正的朋友真的不是见面次数多少能改变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些时候,人和人的疏远,并不仅仅因为一个选择。不同的人终究还是会走不同的路。
多用用各种社交网络,如果你想要刷个存在感的话。这个世界因为各种科技已经越来越小了,而且,stay
open,毕竟大家都还有新朋友可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