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故李功曹(琮)墓志

齐故李功曹(琮)墓志
高一尺七寸三分,广一尺七寸,廿六行,行廿六字,字径五分。左侧厚三寸五分,四行,行廿三字,字径六分。均正书,方界格。《金石补正》
(李琮墓志 北齐武平五年(574)正月十二日葬。河北元氏出土,旧藏元氏县金石保存所,今佚。石长、宽均56厘米;侧宽11厘米。正书。侧后嵌入县署壁内,故后来拓本均无侧。
君諱琮,字仲璵,趙國平棘人也。將軍牧,御敵於全趙;司隸膺,扶危於」
頹漢。高門有亢,世不乏才。譬北別增鎮地之峰,東流積浮天之浪。曾」
祖兖州史君 ,祖幽州史君,冠蓋朝倫,儼作模楷。父穎州史君,風度閑」
遠,鬱為領袖。君濯自朱藍,學因弓冶。比桂樹於幽山,辛香可味;同明」
玉於鍾領,光澤皎然。禮作身基,仁為行本,孝著閨門,信在遊舊。處厚」
遺薄,採實捐華,賢賢易色,恂恂鄉黨。得真自我,不殉名利;輕財重義,」
後己達人。往來行言,稠直如髮。率由天骨,不關虛矯。郡將酈伯偉召」
為功曹。性不驕誕,入朝泛愛,輸心委質,惟慎在恭。與之言者,如受布」
帛;與之交者,若飲醇醪。外閏內朗,明閑世事。文簿堆案,下筆如流,豸」
角生疑,片言能折。既方公孝,時聞坐嘯之望 ;還類范滂,更聽畫諾之」
語。期之眉壽,老而增智。月旦人品,准的州閭。漏盡易催,日斜不繫,歸」
代宗而莫還,共公明而治鬼。武平二年,五月丁未朔,廿二日戊辰,卒」
於孝德里舍,時年五十有五。武平五年,正月壬戍朔,十二日癸酉,祔」
於先君之墓次。暑往寒來,天長地久,勒高風於玄燧,播芳塵而莫朽。」
其銘曰:」
南通陽魏,北接陰燕。地為全趙,世挺英賢。松貞筠直,蘭馥芝。本枝」
盡茂,蘞蔓同然。種自龍媒,篤生奇士。似珠四照,如驥千里。心亡得喪,」
色無慍喜。自本窮末,善終令始。優游卒歲,載嘯載吟。一丘一壑,橫古」
橫今。財色是擯,文史能珍。人之愛我,如玉如金。聞自古賢,少游有語。」
直道仕郡,風流容與。盛德涼溫,州閭見許。好善能至,除惡必去。時屬」
元龍,我為季弼。意得魚水,上下和密。主耳忘身,周旋無失。年將十紀,」
心之如一。寸陰不借,尺日俄淪。人生詎幾,飄若栖塵。一窀寒隧,非復」
陽春。死可贖也,人百其身。」
妻鉅鹿魏氏, 父道寧,安東將軍,瀛州驃騎府長史,曲陽男。」
子四人,君達、德藏、趙客、趙奴。達,劉氏生。妻鉅鹿魏氏,父仲超。客妻」
(下接誌側。)博陵崔氏, 父彥遐。女七人,德相,適太原王茂弘,丞相府」
行參軍。和上, 適博陵崔君弘,開府參軍事。环兒,適廣平段德」
諧,直蕩都督。諧父平原王。阿停,適鉅鹿魏義堅,開府行參軍。」
五男,適滎陽鄭金剛。六止,適渤海高世才。才父南安王。神相。/
《常山贞石志》:
右墓志铭,正书,间杂隶势,秀挺多姿,文尤雅洁有法,北朝佳制也。铭后叙次李君妻息,并其妻父女夫之官阀,与北魏李超,东魏刁遵二志例同,盖当时墓志之式如此。
李君之名,史书不载,志序次君三世所历之官,皆言某州史君,即使君之假字。洛中纪异录,称刺史李谌为李史君。又东魏兴和二年,颍州刺史敬显儁碑,作敬史君。案,礼杂记,客使自,下注,使或为史。《汉书.霍光传》使乐成小家子。师古曰:使者其姓也,或作史与使古子同用。然考之《北史》,及《后魏》《北齐书》,赵郡诸李,无三世相继为兖幽颖三州刺史者,李君不知何人之子。志云,郡将郦伯伟召为功曹。伯伟《北齐书》无传。《后魏郦范传》云,范弟四子道慎,慎子中,字伯伟,武定初,司徒刑狱参军。据此,知伯伟在东魏已历官三府。入齐,至后主时,始守赵郡,李君为其功曹,盖为本郡郡将所辟耳。
志又云,君卒于孝德里舍。平棘,今赵州也。孝德之名,州志失载。
《元和郡县图志》赵州平棘县,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三十里,亦谓之三巷李家云,东祖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宅巷也,孝德里者,或即其巷名与?
君妻父魏道宁,及子妻父魏仲超,崔彦遐,并诸婿之名,史皆不见,其长女适太原王茂宏,丞相府行参军,《隋百官志》,后齐乾明中置丞相,河清中分为左右,各置府僚,然隋惟有三公三师府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而无丞相府行参军,其品秩当与三公府僚等。案,后主武平五年以前,拜左右丞相者,贺拔仁,段韶,斛律光,高阶,高阿那肱五人,茂宏之为丞相府行参军当在后主时,弟不知为何人府僚耳。志有云,环儿适广平段德谐,直汤都督,谐父平原王,案,北齐封平原王者,惟段韶及懿父子二人,见《北齐书.段荣传》,史称韶弟三子德举,武平末仪同三司,周建德七年,与高元海等谋逆诛,弟四子德衡,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隆化时济州刺史,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弟七子德堪,武平中仪同三司,隋大业初汴州刺史,卒于汝南郡守,而弟五第六子,不举其名,德谐当即段韶之子。惟史称荣为姑臧武威人,而志云广平,小有桀异。案《元和姓纂》段c曾孙招生贞,武威太守,子孙始居武威,九代至颖,是史乃称段氏之郡望。志言其所居之地耳。后齐左右卫府直汤属官,有直汤正副都督,见《隋.百官志》。又志称君女六止,适渤海高世才,才父南安王,<北齐书>亦无世才名。据志称其父为南安王,当即高思好之子,思好本浩氏子,上洛王思宗养以为弟,事迹具《北齐书.思宗传》。志末有神相二字,乃李君弟七女之名,不言所适何人,盖志墓时犹在室也。
碑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枚举。他如摸即模,领即岭,闰即润,薄即簿,代即岱,燧即隧,c即喜,皆通借字耳。
《八琼室金石补正》:
右李琮墓志,在元氏县南张村义学内。
高门有亢,c即亢字,《毛诗》作皐门有伉,《韩诗》作闶,《西京赋》引用之,亢伉古通。《说文》亢,高也,《诗传》:伉,高貌.是高门有伉,本当作亢,通借作伉。《论语》陈亢,说文引作伉。《谷梁》桓九年传,伉诸侯之礼。十八年传,以夫人之伉。释文并云,本作亢,皆其证也。
使史亦音义俱通。《白虎通》云,所以谓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汉书.杜延年传》集注云,史使一也。以史君为使君,见于金石文字者不少。
孝著闺门,著字从竹不从艹,俱存古意。古无著(竹头)字。弓冶作弓治,是碑之误。
志叙李琮子之妻父崔彦遐,李琮之女适崔君宏。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后魏永昌郡守崔幼之子,有彦珍,彦璋,彦穆,彦升,彦穆之子,有君绰,君肃,君宙,君赡,是彦遐必彦璋之昆弟行。君宏必君绰之昆弟行。其为何人之子,则不得而知之矣。
注:
1,牧:李牧,战国时期赵国抵御秦国入侵的名将。志以为世祖。
2,膺,李膺,东汉时期的志节名臣。《后汉书》有传。
3:此墓志说李琮是赵国平棘人,平棘今赵县。北齐省元氏,入平棘县署理。此文说,李琮是将军李牧之后,将军李牧,御敌全赵有功,李膺扶危于汉,世代高门。
李牧后人李左车墓葬有说在平棘,《元和郡县图志》就是这样的,《畿辅通志》《正定府志》延续了这个说法。其原因或可来源于此。此志出土于元氏,李琮从葬于先君之墓次。----为李牧,李左车故居元氏,提供了一个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