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山碑

无极山碑
(阙片)
一,碑文抄录:
光和四年(缺)月辛卯朔廿二日壬子,太常臣耽丞敏顿首上
尚书,谨案文书,男子常山盖高、上党范迁诣(缺三字)为元氏三公神(缺一字)本初元年二月癸酉、光和二年二月戊子诏书,出其县钱,给四时祠具。去年五月,常山相巡,遣吏王勋三(缺)弘褒诣三公山请雨,山神即使高传言,令勋褒归(缺)雨可得。三公山即与龙灵山无极山,共兴云交雨。国相巡元氏令王翊各白芊塞神山,复使高与迁及县吏和卞令俱诣大常,为无极山神索灋食,比三公山。臣疑高迁言不实,辄移本国(缺),覈今常山相书言,部督邮书掾成熹参讯实问熹县令翊,各言无极山与天地俱生,从上至体,可三里所,立石为体,二丈五尺所,政南(缺)上(缺)青下黄白色,前政平可布两大席,山周币廿馀,在西南卅里,县界有名山,其三公封龙灵山皆得法食。每长吏祈福,吏民祷告,如言有验。乞合无极山比三公封龙灵山,祠(缺)七牲出用王家钱,小费蒙大福,尊神以珪璧为信。臣愚以为如巡言,为民来福,以祠祀为本。请少府给珪璧,本市祠具,如癸酉、戊子诏书故事报臣耽愚戆,顿首顿首上
尚书。
制曰可。
大尚承书从事。
(上缺)月十七日丁丑,尚书令忠雒阳宫。
光和四年八月辛酉朔十七日丁丑,尚书令忠下。
光和四年八月辛酉朔十七日丁丑,大常耽丞敏下常山相(缺)从事下承(缺)用者如诏书。书到言:
昔在礼典,国有名山,能异材用,兴云出雨,为民来福除央则祀。元氏县有先时三公封灵山,已得法食,而独未。光和四年二月,房子大男盖高上党范迁奏记大常。大常下郡国相南阳冯府君,咨之前志,(缺)问耆傁,佥以为寔神且明,每国县水旱,及民疾病,祷祈辄应时有报。又有终南之敦物,与岱崇之松,及杨c之c(缺)条荡焉,材用于是乎出,官民于是乎给。在礼秩祀有功必报,今时无极山应灋食,诚其宜耳。于是言大常,奏可。其年八月丁丑,诏书:听其。九月更造神庙,恢祏祠宫,置吏牺牲从制。月醮时祠,礼与三山同,乃立碑铭德,颂山之神焉。其辞曰:
岩岩无极,厥体巍巍。嵩(缺)万常,尧(缺二字)梯。
浚谷千仞,窈窕曲隈。楙林葱青,仓气蔚伊。
(缺)cc碍,嵬(缺){山阶}漼。遥望俨然,即就有威。
触石肤寸,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百谷用成,家有其资。祷禳请祈,应速不迡。
鸟兽草木,番茂隆(缺四字)猥,神为之哀,
钦案礼典,咨古遗则,功加于民,官报其德,
今备七牲,珪璧法食。改馆兴庙,恢祏宇室。
增益吏役,恭君下职。月醮时祀,肃c齐壹。
(缺)必愽硕,酒必嘉c。粢盛馨香,如礼不失。
愿君歆享,降福孔(缺)。官民祷祈,佥(缺)密勿。
有以禳解,报应可必。(缺二字)法食,将祐我君。
我君高(缺),众多子孙,君其遗庆,副称原云。
常山相南阳冠军冯巡字季祖,长史颍川申屠熊字(缺二字),元氏令京兆新丰王翊字元辅,丞河内(缺五字),左尉上郡白土(范玮)字(子义),祠祀掾(缺)贤廉香(缺)掾和(缺五字)祠仁德,掾樊淑,史吴宜,小吏吴黑。
无名氏《天下碑录》书页,音《隶释》
《隶释》附三公山碑,无极山碑汉碑勘误
二,著录
《隶释》碑释文全文上。
蔡质汉官典仪曰,司隶城门校尉上尚书言顿首上下,言诚皇恐顿首上,谒者上尚书顿首死罪上下,言诚皇恐顿首死罪上,今所有者史晨樊毅两碑皆用谒者式,与蔡说合。惟此碑其后但再称顿首,又太常称臣而丞不称,莫详其制。
碑云有终南之敦物,岱宗之松,杨越之篠簜,盖以敦物为终南所产与松篠同科,今经史多作惇物,注云山之名也。
颜之推谓诗之有渰萋萋,兴云祁祁,当是兴雨。赵氏据此碑云,汉以前本皆作兴云,因颜氏改之,予按左雄传,已作兴雨祁祁,则汉代言诗者自不同,由唐以来定本始以兴雨为正,非因颜氏也。
碑以塞为赛,央为殃,条为篠,刃为仞,番茂为蕃茂,灋即法字,覈即敷覈字,cc即天地字,c即从字,c即戆字,祏即拓字,c即杶字,傁即叟字,《左传》赵傁传傁是也。
《集古录》
后汉无极山神庙碑
按汉奏章,首尾皆言,臣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而此碑所载太常奏章首尾不称死罪,而丞敏又不称臣,莫晓其制。碑后又列常山官属云,常山相南阳冯巡字季祖,元氏令王翊字元辅云。治平元年四月二日书。右真迹。
《金石录》
汉无极山碑
《河北金石辑录》无极山碑
原立于元氏县无极山麓南苏庄无极神庙内,最早为宋代金石学家所发现,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刘宝楠将其移置于城内文清书院,后佚。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刻石。
案:1,元氏无极山汉碑的建立流转和目前状况。
元氏汉碑《无极山碑》,后汉光和四年(181年)刻石,立于县西无极山神庙内。最早为宋代金石家所记载。
宋代金石家欧阳修说文多不载,赵明诚考证了碑文“兴云祁祁”,洪适《隶释》记录全文,并说碑文篆额,在真定,因此无极山碑文得以传世。
汉无极山碑,在元氏县西北十里,毋极山下,建安四年立。
汉无极山神庙碑,光和四年。
以上看来,汉碑二,一立于光和四年,一立于建安四年。或者是一碑两面分别所书。
再者,清.黃丕烈撰《汪本隸釋刊誤一卷》, 对隶释所著无极山碑文勘误十余条,应该看到石碑、碑文抄录、拓片。
1993年版,石永士等人所著《河北金石辑录》载: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刘宝楠将其移置于城内文清书院。
后佚。
2,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出自先秦《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