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2023-11-11 08:28:50)
标签:

湖北

郧西县

关防乡

二天门

湖北郧西关防村,自然形成仨天门。

二十五军从此过,成立农会救穷人。

部队办有战士报,印着什么是红军。

红军出身是工农,大多都是穷苦人。

打土豪,把田分,参加红军得翻身。

红军司令是朱德,党是红军领路人。

离开漫川关,经过了朝秦暮楚上津关,来到关防乡,刘华清亲自刻印的传单“什么是红军”就发现在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郧西县时,家住二天门的李玉才参加了红军。第二年5月,李玉才母亲病危,经组织批准,李玉才回家探望母亲的病情,带回来一份用红皮纸油印的传单《什么是红军》,交给了妻子刘玉英。刘玉英不识字,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她知道这是红军发的传单,决心保存下去。白色恐怖的艰苦环境中,为逃避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搜查,刘玉英将传单包了又包,小心翼翼藏到墙缝隐秘处。刘玉英坚信,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只要红军在,穷人就有希望,就有出头的一天。1947年冬,穷苦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随着郧西的解放,穷人翻了身,做了国家的主人。19819月,刘立英将这份珍藏了46年的传单交到了郧西县档案馆。此传单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这张传单被发现之初,未能认定究竟出自谁的手笔。后辗转找到刘华清,经他确认,是他亲手刻印,最后还收录进《刘华清回忆录》。

19341115日,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把鄂豫皖省委发布的《宣言》原稿交给刘华清,要求他快速刻印,多印一些,发给部队,出发前来不及发,就边走边发。《宣言》主要内容是强调当时中华民族危机深重,宣布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宗旨,号召全国同胞,不分政治倾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号召国民党军队与红军订立协定,共同抗日。刘华清连夜完成了刻印任务。

193412月,部队来到鄂陕交界的郧西县,领导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彼时,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军部驻扎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老街,在鄂陕边的郧西、镇安等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成立农会,逐步建成了鄂豫陕苏区。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不到半年,作战上取得了一连串胜利。红二十五军很快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发展到2000人,还成立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作为宣传科长,刘华清创办了《战士报》,收集部队好人好事刊登。他要负责报纸的筹稿、编辑、刻印等等,报纸虽然简单粗糙,但很及时,富有战斗力,对新苏区创建起了积极作用,成为全军上下关心的报纸。19341210日,由郑位三撰稿,吴焕先政委审稿,刘华清又亲手刻印了《什么是红军》的油印传单。

 《什么是红军》传单大约相当于16开纸张大小,油印字迹工整,笔画有力,全文大约400来字,把红军的宗旨、性质、任务及有关政策讲得十分明确。《什么是红军》全文如下: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军队,红军是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队。红军的基本主张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工人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驱逐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工人、农民管理政权的苏维埃政府。

红军里面的人,都是工人、农民、贫民、士兵出身,所以他们能代表穷人的利益。红军里面不要豪绅、地主、资本家当兵,因为他们是剥削压迫穷人的。红军里面是平等的,指挥员(军长、师长等)与士兵的关系,绝对没有像国民党军队的官长那样辱打士兵、克扣军饷的事情。总而言之,红军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国民党军队是代表地主资本家利益的。不过,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也是穷人出身,所以红军欢迎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加入到红军中来。

红军与穷人关系特别亲。红军所到之地,欢迎群众谈话,欢迎群众开联席会。红军一到哪里,就没收土豪的粮食、东西,分配给穷人,帮助穷人免除一切捐税,不缴租,不还高利贷。

中国有红军已经八年了。现在中国的红军总计有八九十万人,活动在十几个省,大部分红军是在江西和四川。全国红军的总司令是朱德同志。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

出关防乡向西,有三个天门。天门就是关隘,一天门就是现在的省道,就像个门的样子。我拍过照片后,继续向二天门前进。但到二天门村,就是找不到二天门在哪里。我正在踌躇时,看见两个年轻人在路边闲谈,我就上前询问。其中一个青年挺热心,他告别正在谈话的好友,领着我去二天门。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三个天门的来历。他说:“一天门是打出来的,三天门是叫出来的,唯有二天门是真正的自然天门。”他把我领到公路下边的河沟里,自然生成的天门曾现在眼前。只见两座山一东一西,相距10米左右,门后还有座山,那是门栓,一条大道从南往北走进天门。如果在门栓处住上几个人,就是有千军万马也别想过去。我很感谢这个青年热情好客,就把他的姓名也记录下来,他叫胡长和,正在深圳打工,这次探家,正好遇见了我。

在二天门村,村支书贾佑全先领我看了中华苏维埃第一个区政府旧址,这座老房原汁原味,有点破旧。贾支书向我介绍,徐海东和周东屏就是在这个屋子里结的婚。贾支书又领我穿过梯田,来到鄂陕六路游击师首任师长叶宗盛的墓前。这座藏在玉米田地里的墓园,还经常有人来扫墓,坟前还有祭品,令人欣慰。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老游长征板话六十六二天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