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二八五黄河花园口

标签:
河南郑州黄河花园口 |
花园口
郭沫若
来看花园决口处,方知蒋祸倍长沙。
居民百万成鱼鳖,国城一夫迈虺蛇。
今日山山储水土,大堤处处植松桦。
东风渠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花园口,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到了明朝时期,天官许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远近男女争往游览观赏。后来黄河南滚改道,滔滔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一个渡口,群众便称之为花园口。1938年6月9日抗日战争期间,形势急迫,为阻击日军,蒋介石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花园口决堤淹死近100万人。
今天花园口西界碑南侧是个漂亮的花园,名为“扒口处广场”,花园口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花园口纪念碑是个黑色长方形的建筑,上面写着“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的字样;纪念碑下部为一组大型浮雕,再现了当年河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场面。在花园口有两个纪念碑亭,西面的六面碑亭是1947年5月花园口堵口成功时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纪念性建筑,亭子中心是合围在一起的六面石碑。第一面石碑上“济国安澜”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第二面石碑上是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题词“安澜有庆”,第三、第四面石碑上是堵复工程局局长朱光彩写的花园口工程纪实,第五面石碑是花园口合龙纪念碑,第六面石碑上则是协助机关的首长名单。而东面的六面碑亭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1997年8月建立的,里面石碑上刻录着花园口从扒口到堵口的真实过程。
快乐老游曾在郑州打工五年,况且家里有多人在黄河河务局工作,故而花园口是我的常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