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二五五扬州史可法祠
(2022-12-03 07:16:05)
标签:
江苏扬州史可法扬州十日 |
六安署病中中感怀
史可法
待理犹繁苦抱疴,公余侧枕唤如何.
民饥由已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
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南临古城河,梅花岭畔。占地6000多平方米,祠墓均南向,大门临河,东墓西祠,并列通连。院正中为“飨堂”,堂前两边悬清张尔荩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堂正中供奉1985年为纪念史可法殉难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干漆夹像。飨堂后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门砖砌牌坊,上额“史忠正公墓”,与三面围墙形成墓域。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碑后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
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漫游扬州前往城外梅花岭凭吊史可法墓冢之后,写的一首深寓感慨之情的七言律诗。
才闻战马渡滹沱,南北纷纷尽倒戈。
诸将无心留社稷,一抔遗恨对山河。
秋风暮岭松篁暗,夕照荒城鼓角多。
寂寞夜台谁吊问,蓬蒿满地牧童歌。
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郭沫若作诗以为纪念:
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
梅花岭下遗香在,铁贡何时返故邦。
2014年快乐老游东南行来到扬州参观史可法祠。
不做啥原因,传不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