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二五二商丘壮悔堂

标签:
河南商丘壮悔堂侯方域 |
题桃花扇
侯方域
秦淮无语话斜阳,家家临水应红妆。
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侯方域,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在35岁时,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恨不已,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明志。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侧面反映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
壮悔堂是商丘古城景点之一。记载风流才子侯方域,秦淮名伎李香君,邂逅在风雨飘摇的金陵城,郎才女貌,二人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不久侯方域纳李香君为妾,本来是一段天作之合的完美爱情,却因李香君的身份不为侯家所容,被赶到城外居住,最终含恨而死。侯方域伤心欲绝,又忆起自己生平的遭遇,感叹悔恨之事甚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不久便郁郁寡欢而病逝,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写下了一个悲情的结局。壮悔堂位于商丘古城北门内,为明末才子侯方域壮年著书处,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上下贯通的四排圆柱和八十八根根线构造成一木间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该建筑通体显现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壮悔堂前20米处有五间过厅,建筑风格与壮悔堂相同。
2012年4月,快乐老游到商丘古城参观壮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