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一八九洛阳狄仁杰墓

标签:
河南洛阳狄仁杰白马寺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唐:狄仁杰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唐朝的皇帝,大多善诗词歌赋,他们不仅自己创作,而且还经常在一些大型宫廷活动中,君臣唱和,因而产生大量的宫廷应制诗。公元700年(久视元年),武则天率群臣游览嵩山名胜——石淙山,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游石淙诗“三山十洞光玄箓,压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抒发出自己登基以来善于施政,使得国泰民安的愉悦心情。同时要求群臣“各题四韵,咸赋七言”。于是,狄仁杰应和写下了《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一诗,全诗热情洋溢的表现出武则天的功德和尊荣,同时也恰如其分的安置了自己的位置,虽是应景制作,却可洞悉狄仁杰作为宰辅的功力以及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