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一〇五许昌毓秀台

标签:
许昌汉魏故城毓秀台曹操 |
横槊赋诗意飞扬(陈),
这是毛泽东、陈绍禹(王明)罗章龙1918年7月25日赴北京考察途中,经过许昌,来到毓秀台旅游所作的联诗。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是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是当时天子祭拜天帝的地方。毓秀台,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东汉末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自洛阳迁都于许,毓秀台正是汉献帝祭天之所。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在此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处豪华的宫殿式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歇的地方。据《汉魏故城图》载,毓秀台前有汉御殿,为汉献帝祭天时斋戒沐浴之所,还有神厨、家畜亭等。台上原有天爷殿、东西厢房、天王殿、山门等建筑,四周雕栏玉砌,正中耸立着一处高峻的坛庙,叫玉皇殿(天爷庙)。从大殿逐级而下,是青砖铺就的广场,这里有象征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石像,正中矗立的一尊青铜巨鼎,叫“神坛”。广场两旁,还有月神台和雨神台。毓秀台下还有个宽8尺、高1丈的地洞。穿过地洞门就是60阶青石甬道,当年天子就是从这里登上台顶的。(关于此地洞,据说曹操当时挖此洞,让士兵从此过,从而营造士兵很多的假象展示给刘备看)。不禁让人想起毛**同窗好友周世钊《五律·过许昌》的诗句:“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残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