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九十八通许董仲舒墓

标签:
河南通许仲舒岗独尊儒术 |
读书堂:董子祠
宋:司马光
吾愛董仲舒,窮經守幽獨。
所居雖有園,三年不遊目。
邪說遠去耳,聖言飽充腹。
發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董仲舒墓位于通许县四所楼镇仲舒岗村,其墓高约3米,为一园形土丘,墓前有明代残碑一通,东汉永平年间(公元136年)此墓前有董仲舒祠和古碑多块,宋末,金兵南侵,董仲舒祠成废墟,明清时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