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历史板话八十七八达岭长城

标签:
北京八达岭水门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
咏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汪遵,宣州泾县人。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长城东端的起点;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居庸关的前哨,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