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六十一秭归屈原故里

标签:
湖北秭归屈原故里天问井 |
明:林鸿
汨罗东去水滔滔,吊古临流诵楚骚。
千载独醒惟有子,古今醉死尽英豪。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湖北省秭归县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乐平里是宜昌市秭归县的一个四面青山绿水回环的村庄,公元前340年,屈原就诞生在这里。后人建有屈原祠、屈原墓。由于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建设,屈原故里也搬迁了两次。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大坝建设,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有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我国的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