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五十八邹城孟子故里

标签:
山东邹城孟轲凫村 |
宋:曾巩
千载士推无此拟,一编吾喜窃窥观。
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
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
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孟子,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
孟子故里原在凫村,因这里离坟场太近,孟轲总爱学吹鼓手,孟母就把家搬到汕头村。这里赌博者甚多,孟母再度把家迁到庙户营,这里紧邻市场,孟轲又经常学做生意的叫卖声,孟母第三次搬家到邹城南关,这里紧邻学宫,孟轲就学着读书人的样子读书,孟母感到这次家搬对了,这就是有名的“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