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集四十六鹿邑老子故里

标签:
河南鹿邑老君台太清宫 |
老子故宅
唐 李隆基
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是老子的诞生地。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 "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