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故事 (五)彩色沙林

标签:
luliangcaiseshalidaodiao |
云南有三林:石林、沙林、土林。路南石林我已去过,但那是石头,在风雨剥蚀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石林,理论上说得通。可沙子和土能堆成个堆就算不错了,常说“一盘散沙”,土崩瓦解,这两样东西能形成树木一样的瘦削身材,不大可能。可是,在祖国的云南大地上,的确有沙林、还有土林。我重走红二六军团长征路来到曲靖,听说陆良县有彩色沙林,我专程乘大巴来到位于陆良县,在县城坐5路公车直接到景区门口。据传说这里是三国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故乡,南北朝时期以爨氏为中心的爨文化就发源于此。
该沙林是七彩沙子凝聚起来的沙柱、沙峰、沙屏、沙皱的集合体。座座沙峰或独矗,或相连,参差有致,远看成林,近看成峰,为层峦垒峰状。沙林以黄、白、红、灰色为主调,间杂黑、青、绿、蓝等色,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加上季节、气候、日照及观赏角度的不同,产生绚丽多彩的色调。特别是小雨初歇云开日出之时,更是瑰丽无比,远远看去七彩纷呈,彩霞满山,故当地人称之为彩色沙林。民间传说,彩色沙林原是一条黑龙的化身,黑龙因救黎民百姓面被恶龙所害,红沙是龙的血肉,白沙是龙的肌肤,黑沙是龙鳞,嶙峋的崖石是龙筋龙骨。人民为纪念这条为正义而死的黑龙,把这里叫做黑坡。
走进景区大门,左拐就看见一高一低两杆石制大毛笔像两杆枪一样守卫着通往景区甬道,据说景区的门庭都是按“易经”原理设计建造。甬道两旁有许多石碑,上面雕刻着少数民族人物,下面还附有说明,只是这些文字是爨文,我看不懂。爨人,是指被夷化了的汉人;蛮人,指被汉化了的夷人,夷人指少数民族。景区第一道门像个大窗户,门中间有两块石板顶着作为门额的石板,形成三个小门。门两边还配有一副楹联:
走进这座门,两边的崖壁上是全国最大的《爨史》浮雕,共分九个部分,即原始部落、孔雀梦、爨蛮产生、出征南蛮、战争与结盟、爨神降临、爨蛮兴盛、民族矛盾、蛮族出移。画面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思想,在浮雕说明最后说:“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希望、就是胜利;民族分裂、窝里斗、互相残杀,就是自取灭亡;民族迁移、交流,实现大联合,就能兴旺发达;民族故步自封、闭门锁国,就不能进步。他们总结的多好呀!又走过一道门,眼前豁然开朗。周围沙林参差有致,一簇簇、一条条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雕凿出了“爨王出征”、“书生看榜”“"爨女望夫”、“磨菇腾云”、“雨后春笋”、“八仙过海”、“神女抱日”、“桃园结义”等100多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的天然造型。
在中间的空地上,错落有致的分布着主题分明的沙雕作品,这些沙雕是国际沙雕节大赛的作品,有“千年梦幻”、“走进名著”、“五洲风采”、“音乐神采”、“爨史风情”等内容,但有许多沙雕我也叫不上名,更不懂得沙雕的含义。
泉,在沙林最为独到,别看它的名字中有个"沙"字,就以为那里没有水,恰恰相反,沙林内多处泉水浸渗,潺潺流水,增添了沙林之灵秀。晴时沙而不灰,干而不燥,雨时湿而不泥行而不艰。在泉水的出口处,水压冲沙、翻滚蒸腾,似袅袅炊烟,如游龙出海,沙泉清澈透明,水质口感甚好。
沙林还有很多集科学和历史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如“孟获寨门”、“孟获王府”、“战马坡”、“盘蛇谷”、“竹园”、“千年古藤”、“黑泉”等。
以沙成林,历经千古的沙林,必为一怪。众峰参差,形异神幻,必是一奇。七彩纷呈,流光溢彩,妙笔在天。沙内渗泉,甘露长涟,滋沙养人。风沙不扬,水沙不染,冥冥费解。依山临湖,磅礴气概,天地奉献。这寰于一绝的奇景,现代诗人肖草用一首《彩色沙林》诗:“冷眼叠沙惊斑彩,热风层林叹姿裁。漫步驿道藏真目,轻舟远古显沧海。”对彩色沙林做了一个详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