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快乐老游
快乐老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43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寻访圯桥拾履遗迹

(2016-04-01 14:14:45)
标签:

黄石公

张良

圯桥

拾履

   2016寻访圯桥拾履遗迹


2016寻访圯桥拾履遗迹

2016寻访圯桥拾履遗迹

    本来没计划寻找张良遗迹,既然圯桥离土城很近,我就租一麻木,来到了当年张良拾履的圯桥。虽然这桥也不是当年的圯桥,但见到写有圯桥的名字的桥,黄石公、张良似乎就在眼前。

张良,字子房,河南禹州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曾用四面楚歌的计谋,迫使霸王乌江自刎,佐刘邦建立大汉天下。而且张良不贪恋富贵,急流勇退,隐居在兰考白云山,死后葬在那里。我曾到过兰考张良墓拜谒过。也有传说张良在汉家天下初定后,随黄石公到张家界隐居,我到张家界游览,还到过黄石寨,据说那就是黄石公和张良隐居的地方,在水绕四门地方,还有张良墓在那里。张良和萧何、韩信被称为初汉三杰,被奉为留候。

张良的祖上是韩国人,祖父张开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是韩厘王的相国。韩被秦灭掉后,张良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财,收买刺客,为韩报仇。张良曾到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遇到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铁锥,在博浪沙袭击了秦始皇的车队,由于判断错误,只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搜捕捉拿刺客。张良改名换姓在下邳躲了起来。

风头一过,张良也开始在下邳地方转悠。一天,他来到圯桥上,见一个穿粗布衣服的老人在桥边闲坐。张良走到他身边,他故意将鞋子甩落桥下,并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非常生气,想伸手打他。可转念一想,他是个老人,可能有点糊涂了,我不能和他一般见识。很不情愿的下桥把鞋给拾了上来。老人见张良拾起来鞋,又提出一个要求,:“给我穿上。”张良强忍着给老人穿上鞋,老人也不说一声谢,笑呵呵的走了。张良对这个老人不正常的表现开始奇怪起来,他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人的背影,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老人大约走了一里地,又回来了。见了张良,没头没脑的抛下一句话,你这孩子可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在这里等我,我有事给你说。张良越发感到老人很怪异,但也勉强答应了。五天后拂晓,张良早早来到圯桥,看老人要干什么?谁知老人已在那里等候,见张良到来,非常生气的说:“跟老人约会,反而后来,是什么原因?五天后再来,不要再晚了。”说罢又走了。等到又一个五天早上,鸡子一叫,张良就起身到圯桥来,刚走到桥边,张良见老人又在哪里等候。老人不耐烦的说:“怎么又后到了?”张良无话可答。只听老人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这可是最后的一次,五天后,早点到。”等到第三个五天半夜张良就到了圯桥,这回桥上空无一人,只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和蛐蛐鸣叫声,张良的心放了下来。不一会,老人也到了。见张良早在这里等候,老人二话不说,从腰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张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皇帝的老师,十年之后,你就会发迹,做大官。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说罢头也不回又走了。从此再也没见过这个老人。天明后,张良打开书,原来是姜子牙的《太公兵法》。张良喜出望外,他正愁自己没本领推翻秦始皇呢!十年后,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张良也聚集百十个青年起事。在下邳西遇见刘邦,就归附了刘邦,刘邦拜他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张良,他的计策常被采纳。张良对别人说:“沛公殆天授”。意思是说,刘邦是老天授给我们的主子。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在平阴的谷城山见到一块黄石,张良弄回来当宝物供奉。后来诗人李白经下邳,作诗记下此事: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绿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苏轼在《留侯论》中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你怎么知道那位老人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老人有不便道破的深意,他是在试探一个富有潜力的青年,老人的用意不在授书,而是教他学会忍耐。

圯桥拾履的故事,把黄石公渲染成了一个仙人。其实,黄石公确有其人。他的家乡在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魏院村。但他不姓黄,而是姓魏。叫魏黄。其父名叫魏华,其母叫马青。春秋战国人。从他母亲有名字看来,他是一个书香世家。至于他叫魏黄,还有一段故事。黄石公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不小心踩在车辙里(过去的车都有两道沟的车辙),摔倒生下了黄石公,因当时太阳将落,晚霞把大地染得一片金黄,故给他起名魏辙,又叫魏黄。他也是一个反秦斗士,参加反秦起义。为减少麻烦,就把名字改为黄石公。只是自己年纪过大,他把推翻秦朝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早就物色好了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受秦的迫害最深,对秦始皇的仇恨最大,故而才有圯桥掉鞋、搜书的故事。他经过三番五次考验,才确定把帮助反秦的大业交到张良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