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名著遗迹游(三国)九江烟水亭

标签:
九江浔阳甘棠湖烟水亭周瑜 |




两千多年前的赤壁一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天下,而在此战中功勋卓著的总指挥周瑜,他的功绩却被罗贯中先生冠在了诸葛亮头上,就连周瑜羽扇纶巾的儒将打扮,也成了诸葛亮的固定装束。周瑜成了气量狭小、小肚鸡肠之人。可陈寿著的《三国志》,说周瑜“性度恢弘,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就连与周瑜不睦的程普也说:“与公瑾交,若饮纯醪,不觉自醉。”综上所述,周瑜乃是一个宽宏大量,折节容下的一代儒将。这次华东华中的八省之行,第一站就来到了江西九江的甘棠湖,瞻仰一代名将周瑜的的点将台。
九江市长江南岸,有个甘棠湖。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戌守湓口,大都督周瑜在甘棠湖上操演水军,在湖中筑点将台点将练兵。唐元和十一十三年(815一818),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周瑜点将台旧址建设一亭,取其《琵琶行》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而取名《浸月亭》。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名《烟水亭》。后来两座亭子都毁于兵燹。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6),督官主事黄腾春重建烟水亭,后人又相继修葺增建,遂成为一集殿、阁、亭、轩之建筑群。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燹,晚清又按原貌重建。1972年重修,并建曲桥与岸相连。1978年又在坊前建“周瑜点将台”一座。所以,要寻找周瑜点将台就得到烟水亭。
2016年3月1日,我乘长途大巴从武汉出发,下午3点,来到了甘棠湖烟水亭。烟水亭处于闹市之中,沿湖大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很多市民在林荫树下打牌下棋,闲话聊天。还有一些不太年轻的老大妈摇晃着不很苗条身躯,随着音乐跳广场舞,一群戏迷聚集在一起唱着咿咿呀呀的曲子,板胡三弦余音绕梁,构成了一曲和谐变奏曲。时间不早,我匆匆走过九曲栈桥,进入白墙青瓦的月亮洞门,即到四面环水的烟水亭。烟水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亭子,而是由东中西三路各种风格的庭院建筑,形势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我径直来到位于最前端的周瑜点将台。这是一座方亭,亭柱上镌刻着“亭上烟云南连牯岭;湖中水月北映长江”的楹联。站在亭中向南眺望,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屹立起伏,那就是避暑胜地庐山。过小桥就是烟水亭,这也是一座四方亭子,前后各有四根圆柱支撑亭盖。亭檐下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烟水亭”三个遒劲大字。亭子中间柱子上镌刻着一副长联:“柴桑几度沧桑看血雨浇春迎来万户红旗千山碧树;五老依然不老笑甘棠酿酒醉倒两行垂柳一脉青峰。”而外柱上则镌刻着清末李乘时题写的楹联:“晚上孤亭影倒一湖烟水;夜横高枕声来九派声涛。”周瑜史迹陈列馆紧挨烟水亭,其门柱上也有一副对联:“亭走米家图画里;人游蓬岛水云中。”这些对联,风格各异。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给景点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走进周瑜史迹陈列馆,馆内一尊3米多高的黄铜朔像站立正中,周瑜一首携书,一手握剑,一派儒将英姿。展馆用图片形式,分“辅孙创业”、“屯兵柴桑”、“赤壁鏖战”、“大志未竟”四个部分,介绍了一代名将的光辉历史。烟水亭还有“五贤阁”、和“纯阳殿”。五贤阁里纪念的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做了不少好事,江州人就建纯阳殿纪念他。虽然他的朔像早已毁于兵燹,但他亲手书写的一个“寿”字却留在了石碑上。这个寿字乃一笔九转,字体苍古。这个寿字初看是一个“寿”字,再仔细看则变成了“丹”字。其含义就是九转成丹,是对九江百姓的美好祝愿。
我不善诗词,但对别人描写烟水亭的诗歌非常喜爱,有昵称“萍乡老兰”的一首《七绝。九江烟水亭咏周瑜》写道:
一亭烟雨客常来,更把东吴梦里猜。
水过浔阳千百载,难暝公瑾影徘徊。
还有一首不知姓名的烟水亭诗写道:
甘棠波泛绿草繁,一处莺啼几处看。
歌尽亭台收晚照,舞低杨柳带秋簪。
桂棹短浆惊白鹤,兰坊长廊画碧滩。
过往云烟成数里,四时风物胜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