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楹联话历史五淮阳太昊陵

(2014-12-30 20:12:47)
标签:

伏羲

龙氏

淮阳

太昊

蓍草

           祭拜淮阳太昊陵

          洩造化之机緘万世文章开仪象

        规山川之形胜千秋陵寝奠淮阳。 王掌丝 

   这幅楹联借淮阳的太昊陵赞扬了伏羲在历史上的功绩。伏羲去世后,葬在他的都城宛丘(今淮阳)。据史书记载,春秋时伏羲的陵墓就已存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陈灵公曾陪孔子祭拜了伏羲陵。

    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定都宛丘(今淮阳),教民结网捕鱼、狩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原始畜牧业。他又正姓氏,制嫁娶,以龙记官,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所以,中国人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2010年12月,我在太阳刚落的时候,来到太昊陵西侧,在离太昊陵最近的地方,找了一个小招待所住下,为的是明早游览太昊陵。第二天一早,在路边摊点先吃了新出锅的两根油条,又喝了一碗热腾腾胡辣汤,吃罢便走向对面陵前广场,这时虽然陵园还没开门,已有人在午门前双手合十,口中许着心愿,拜东西南北四方神仙。我站在广场中央,向南望去,古蔡河抱城湖潺湲东流,万亩城湖,烟波浩渺,太阳刚刚露脸,我急忙拿出相机,捕捉日出的瞬间。向北望去,在湖滨河畔有一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拔地而起,远望古槐森森,松柏叠翠,殿宇巍峨,伟美壮观。

伏羲所处的年代,是上古原始氏族公社。当时人打来野兽,用火烤烤集体享用,吃不完就扔,打不来鸟兽就挨饿。人们完全没有私欲,没有私人财产。男女无别,穴居群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就像现在云南泸沽湖的摩梭人。有重大事情怕忘了,就在绳上系个疙瘩(结绳记事)。人常常受到风、雨、雷、电、野兽的袭击。勇敢的伏羲看到这种愚昧、落后的状态,下决心改变它。一天,伏羲仰卧在树林里休息,看见一个大蜘蛛在结网,结好网后,蝴蝶、苍蝇、蜻蜓等小昆虫,碰到网就被捉住了。伏羲得到启发,用植物的纤维制成了网罟,轻松的捕得了很多鱼虾和鸟兽。吃不完就养起来,这就是最早的捕猎和畜牧业。他还叫大家把鸟兽烤熟吃,去掉了腥羶,杀死了细菌,减少了疾病。大家很佩服伏羲,就推选他当了首领,定都宛丘(今淮阳)。他还制订了婚嫁制度,凡男女婚配,必经媒人说合,男子必须送给女子两张鹿皮作为聘礼,才能结婚。人们从此知道了谁是父亲、母亲,一个母亲所生才是一个家庭。这是国家组成的最基本单位,一直延续至今。伏羲还把黄河得到的图、洛河得到的书画成了八卦,用八种符号代表天、地、山、水、火、雷、风、泽。把黄河驮图的带翅膀的马叫龙马,他的官员以龙命名。如命造书刻字的朱襄为飞龙氏;命作甲历、计年月、分昼夜、标四方的昊英为潜龙氏;命造房屋、制陶器的的大庭为居龙氏;命驱赶猛兽、杀灭害虫的浑沌为降龙氏;命耕种田地、发展农业的阴康为土龙氏;命疏浚河道、繁殖草木的栗陆为水龙氏;春官句芒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伏羲还削桐捻绳制成乐器与民同乐。总之,伏羲为中华民族有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把伏羲尊为人文始祖,建庙祭祀。因伏羲功劳太大,像日月那样光明,故又把他尊为“太昊伏羲氏”。 

据民间传说,现在的伏羲陵处,原是一片平地。后来黄河决口,大水冲来一颗金光闪闪的人头,漂在伏羲坟处,忽然狂风大作,在人头处形成了一个大土堆。大家都说是伏羲爷爷怀念故土,就把这土堆称作伏羲陵,四季香火不断。后来又传说拿自己家乡的土给伏羲陵添坟,可生儿育女、消灾免祸。于是,前来祭祖的人都带一捧土洒在坟上,故而陵墓越来越大,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据史书记载,春秋时伏羲的陵墓就已存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陈灵公曾陪孔子祭拜了伏羲陵。后来,在陵墓前建一台叫陵阳台。汉代,陵前已有祠。三国魏曹植作陈思王时,拜谒伏羲祠作《庖羲赞》曰:

“木德风姓, 八卦创焉, 龙瑞官名, 法地象天。 包厨祭祀, 罟网鱼畋, 琴瑟以象, 时神通玄。”这段话的大意是:伏羲姓风称木德王,神奇的八卦是他创,诸官皆以龙命名,察地观天曾吉祥。烤煮食物作祭祀,打猎捕鱼始结网,制乐创历搞发明,功德第一好圣王。

唐、宋以来,伏羲陵不断扩建。并规定不准在陵墓区放牧,春秋两季用“太牢”祭祀。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扩建陵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房等。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又重修后殿、钟楼、鼓楼、斋宿房,新建三清观。到现在太昊陵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城垣高九尺,上有城垛。陵园内,殿宇流丹,楼阁掩翠,错落有致,华彩璀璨。从南到北,依次是午朝门、玉带桥、道义门、先天门、太极门、钟鼓楼、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台、陵垣门、伏羲陵、蓍草园。古柏苍松,夹道侍立,方砖古石,斑驳陆离。

这时已是日上三竿,陵园大门已开,我第一个买票、第一个进园的游客。陵园大门叫午朝门,又叫棂星门、应门。三间三门,青砖绿瓦,画梁雕栋。正中悬“午朝门”三字。东西各有角门,东边叫“东天门”,西边叫“西天门”旁门各有石坊竖有匾额,东为“继天立极”,西为“开物成务”。

 过午朝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和钟鼓二楼,便是统天殿,又叫大殿、前殿。这是太昊陵最大的建筑,面积390平方米,高17米。统天殿设计高超,结构严谨,红墙黄瓦,巨柱高擎,翚(hui)飞挑角,斗拱奇丽,琉璃兽头,龙凤大脊。雕塑三国人物、二十八宿于垂脊和戗脊之上。大殿正中匾额上书“统天殿”三个遒劲大字。殿内有高大的神龛,内朔伏羲坐像,高3米,身披黄色兽皮,加着绿色树叶,蓬头跣足,袒胸露乳,目光和善,神情安详,手托八卦,口若有词。两旁配享有朱襄、昊英、金提、句芒的朔像,穿着与伏羲略同,只是身子略小。殿前有七级露台,可容纳千人同时跪拜。台上置有铁塔、铁狮、铁磬,罄体上铸有八卦图和卦文。大殿两侧有廊庑、岳王观、贞武观、太清观、女娲观、三仙观等附属建筑。统天殿有两幅楹联,一是罗哲文题的: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二是: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老庄无不追踪人文始祖帝王将相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若非羲皇谁敢统天

过统天殿到显仁殿,显仁殿是个双檐挑角的建筑。殿内供着女娲的神像。显仁殿还有一幅王羲之题的楹联:至人之品大能化贤者所怀和不留经显仁殿十余步,便是太始门。此门是砖砌券门,上筑高台,台上建寝殿,层檐凌空,气势庄严。两厢各有台阶挨28级,可以绕楼环游,。寝殿内朔伏羲像,形态与统天殿内朔像相仿。殿内藏有明洪武四年的御制碑。 

出太始门,经八卦台、陵垣门,便到了太昊伏羲的陵墓。陵高20多米,周长150多米,上圆下方,象征地方天圆。陵前有青石碑一通,宽1米,高3米。碑上镌刻着“太昊伏羲氏之陵莫”八个大字。传为苏东波之妹苏小妹用汗巾蘸粉而写。并故意把“墓”字写成“莫”字,原来她把坟墓的土堆作为土字,故故意少写一个土字。陵上白檀繁茂,苍松翳(yi)日。登上大墓,淮阳城尽收眼底。南望,湖光水色,潋滟绮丽,绿树红楼相映成趣。北眺,田连阡陌,如锦似绣。

(shi)草园在陵后,方圆130米。蓍草是伏羲采来画八卦的,称“採蓍画卦”。蓍草是多年生植物,外形龙头凤尾,草之多寿者字从耆(qi)。蓍草能用来画卦,故称“神蓍”。蓍草天下少有,只有孔庙和太昊陵有这种草,此草就神乎其神,身价百倍。明代参政王概曾以蓍草为题写诗,诗曰:

 高太突兀接荒城,风雨年年蓍草生。 凤尾飘萧云气湿,     龙头夭桥露华清。从曈此日升双阙,一本何日满百茎,安得神龟常守护,灵根直拟献承明。

参观过太昊陵、画卦台,再回郑州的汽车上,还在回忆着:淮阳,神圣的地方,华夏第一都城,伏羲,千古一帝,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怀念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