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下的香港税制

分类: 涉外税收 |
“土地财政”下的香港税制
鹅民谈财税
点击上方“鹅民谈财税”可以订阅
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了2019-2020财年的《财政预算案》,该预算案与香港特区政府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税收轻简的财政原则相吻合,也延续了税种少、税负轻、征管严、易操作的税制格局。
下表展示了香港预算案中的财政收入情况:“利得税”、“薪俸税”全年合计超过2262亿港币,占比达36%;与土地有关的“地价收入”、“印花税”以及“物业投资收入”合计达2670亿港币,占比超过43%;若加上差饷、物业税以及香港房企所缴纳的利得税,近一半以上的政府收入都来源于房地产行业,“土地财政”被再一次坐实。
现行的香港税制,属于分类税制,以所得税为主,辅以征收行为税和财产税,具有低税率、简单易操作、征税范围窄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未就销售环节或资本增值方面征税
接下来,将向大家介绍四种主要税种及其计算方法。
在香港,大部分因担任职位、受雇工作或收取退休金而获得收入的人士,均须缴纳薪俸税。具体的需纳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董事酬金、佣金、奖金、津贴等。
在每一个纳税年度(本年4月1日到来年3月31日),在香港工作的人士均可享有扣除额和基本免税额。扣除额根据个人开支对个人进修(上限100,000HKD)、长者住宿照顾(上限100,000HKD)、居所贷款利息(上限100,000HKD)、慈善捐款(上限为该年度的收入减去可扣除支出及折旧免税额后或应纳税利润的35%)等支出进行计算。免税额相当于专项扣除项目,包括:已婚人士免税额(264,000
HKD,单身人士则为132,000HKD)、子女免税额(每名子女120,000HKD)、供养兄弟姊妹免税额(每名37,500HKD)、单亲免税额(132,000HKD)、伤残人士免税额(75,000HKD)等。
经过以上专项扣除后,薪俸税额以“应纳税收入实额*累进税率”和“收入净额*标准税率(15%)”的较低者进行征收。
应纳税收入实额 = 收入总额 - 扣除总额 - 免税额总额
收入净额 = 收入总额 - 扣除总额
累进税率表:
最后的应缴税款可以获得进一步的税款宽减,在18/19年度,税款宽减的比率为75%,每宗个案宽减上限达30000HKD。
看上去有点复杂?举个例子:
在香港中环上班的苏明玉,在18/19年度,工资薪金共400,000HKD,奖金150,000
HKD,其中个人进修学习费用为1,000HKD,向慈善机构捐款500HKD,居所贷款利息200,000HKD,因工作繁忙,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导致一年前离婚,独自抚养2岁的小孩。另外还需供养亲生妹妹读书。个税计算如下:
收入净额 = 收入总额 - 扣除总额 = 425000
收入净额*标准税率=425000*15%=63750> 540
以较低额540作为应缴纳的总税款
最后减去税款宽减,共需缴纳540*(1-75%)=135
HKD税款。从税款缴纳上来看,香港的个税充分考虑了个人的收支及生活情况,即便白领苏明玉一年总收入高达55W港币,但是由于她是单亲妈妈,并且需要供养正在读书的妹妹,在工作之余还有个人进修、慈善捐款、居所贷款等费用,生活压力极大,因此,经宽减后的个税较低。
任何人士,包括法团(受到一定的香港法律约束的团体或机构)、合伙业务、受托人或团体,在香港经营行业、专业或业务而从该行业、专业或业务获得于香港产生或得自香港的应纳税利润,均须缴纳利得税。居港人士得自海外的利润毋须在香港纳税,非居港人士如赚取于香港产生的利润,则须纳税。
应纳税利润(或经调整的亏损)是指任何人士在纳税期内计算的于香港产生或得自香港的纯利(或蒙受的亏损)。所有由纳税人为赚取应纳税利润而付出的各项开支费用,均可获准扣除。而家庭或私人开支及任何非为产生应纳税利润而花费的款项;资本的任何亏损或撤回等不可扣除。
利得税是根据每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利润而征收的,而应纳税利润须待有关年度完结之后才能确定。因此税务局会在有关年度完结前征收暂缴税。待税务局其后评定有关纳税年度的应纳税利润并作出纳税时,已缴付的暂缴税款会用来抵销所评定的利得税。(类似“汇算清缴”)
为了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利得税的两级制税率,中小企业每年最多可节省165,000元港币的税负。
如果因为出租香港的房产而收取租金,业主则需缴纳物业税。
租金收入包括已收或应收的租金总额;向业主支付的服务费及管理费;由住客支付的修理费及物业税等。租金收入的扣除项,包括业主缴付的差饷、不能追回的租金,以及修葺及支出的标准免税额。
物业税额=应纳税净值*标准税率,2008/09年度之后的税率为15%。
应纳税净值计算方法如下:
举个例子:
在2017/18纳税年度,物业月租是$10,000,由租客缴交差饷。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该物业在2017/18纳税年度需缴纳4320港币的物业税。
差饷是一种源于英国的税款,
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存在,按土地价值、房产价值或物业租值根据一个比例来计算纳税金额,由政府向房屋或土地的拥有者征收。
和物业税不同,“差饷”是对房地产的保有环节征收的税收。香港地区的差饷于1845年开征,至今已有近170年的历史。在开征之初,差饷主要用于支付香港警察的粮饷,因此差饷一词源于“差役饷项”。之后,差饷的用途逐步扩大到其他公共支出领域,例如路灯、居民用水管线和消防等。1931年起,差饷则被用于支付一切政府公共服务。随着差饷课税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税收用途的增加,差饷逐步成为香港特区政府最稳定的税收来源,约占香港政府总收入的5%。
差饷的征收及估值由“差饷物业估价署”负责。计算差饷时,物业估价署会为每项物业计算应纳差饷租值(假设物业出租时每年可得的租金)。应纳差饷租值是参考同区类似物业于估价期间租金的市价,按照物业的面积、位置、设施、质素及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整而计算。假如楼价上升,租金会跟随上升,应课差饷租值也会随之而上升。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于3月18日公布了2019至20年度全港物业租值估价。第一名为南区浅水湾道89号,租值高达1,349.4万元,平均每月租值达112.45万元。按照5%的差饷征收率来算,该房屋主人每季度需缴纳18.36万港币的差饷。
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是否已经对香港的税制有了大致了解呢?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之一,通过低税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香港也选择了“土地财政”这条路线,高昂的地价导致了香港的房价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可见,无论是哪种税收制度,必然有其正反两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今年以来,减税降费不断被政府提起,相信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在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带领下,企业的负担会越来越低,人们的日子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