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的奥秘》有感
(2013-12-18 12:34:40)
标签:
杂谈 |
摘要:本书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基本知识给予了综合的趣味性的描述,将干巴巴的自然地理加以舒适惬意的具象描绘,将那些原本我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这些简单得如同平常聊天的描绘,让你更好地了解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基本知识——地球的旋转、日夜的形成、季节的更替、陆地板块的形成、气候和海洋的形成等。而且还让你知道地球这个强大的自然机制是如何运转的,它的各部分都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才是无价的。本书将会向大家展示大自然创造的令人着迷的伟大奇迹。
正文:
有智者说:“假如将宇宙比作一大片沙滩,那么太阳系就只是一粒沙子,而地球就是沙粒旁边的,用肉眼都看不见的灰尘,甚至还要微笑得多。”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呢?它是如何出现的?而我们这些在小如灰尘的地球上生活的人类,究竟在浩瀚的宇宙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呢?以上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探索的奥秘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记录片中也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如在《恩宠之星》这部纪录片中,科学家们就以科学的数据,见解,真实的照片以及精美的影像,呈现了宇宙无尽的奥秘和人类生存条件。
世界知名作家圣彼得·伯南丁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关于地球和天空的光怪陆离的想象 。他认为,光从地球表面来看,太阳从一座山上升起,到了晚上,就会从另外一座山上落下去。他认为天空就是一座蓝色的大拱桥,或者是一个倒扣在地球表面的大碗。他想象着,如果有一天可以在天空行走,那么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弯腰行走,这样,他的脑袋才不会碰到茫茫天幕。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要解除疑问,把这个事情弄个明白。这天,他挎上小篮子,带上午饭就出发了。他走啊走啊,走了好长时间,希望可以用手触摸到天空,但是天空似乎在跟他捉迷藏,当他前进的时候,似乎天空就在后退,他们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距离,永远触摸不到。终于,小彼得疲惫不堪,疲劳战胜了好奇心,他放弃了这次冒险。后来小彼得总结这次冒险,他认为是自己的腿不够长,力量不够足,他还不能够走到足够远的地方去接触天空。
可想而知,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可能都都有过这种孩子气的想法吧。想象这地球就是一片无限延伸的广阔的土地,同时被蓝色的圆形苍穹包围着,只是中间被海洋山脉所割断。现在我们知道了,天空并不是栖息在大地上的,我们站在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碰撞到天幕的危险,因为喜爱任何地方天与地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得。我们也知道,如果你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往前走你会遇到平原,山脉,海洋,但是你永远都不会到达地球的边界。换句话说,地球是圆的,我们从一个地方出发,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最终我们就会回到我们出发的原点。
人类生存的地球,既使人类得到惠泽,又常给人类带来灾难。认识地球,探索地球奥秘,一直是人们渴望和追求的目标。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通常有研究地面露头和进行钻孔取岩芯等直接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空间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另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历史中一直起着先导作用。揭示地球壳幔结构的地壳深部探测通常是用定量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对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进行探测,它能给人们带来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地球深部的各种信息,了解和研究地壳上地幔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热力学状态,对于研究大地构造,认识地球演化、强震分布规律和潜在震源区的定量化判别,寻找地下隐伏断裂、油气资源和成矿规律,发展地学理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探测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人工源地震测深,利用远震信息来获得壳幔界面分层特性的岩石圈结构探测,探测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测深,获得地热场分布的地热测量以及重磁勘探等。不同的探测方法从不同的视觉来窥视地球的壳幔结构。
既然是我们探索的是地球的奥秘,那么我就在这简单描述下地球这颗神奇的行星。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