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地球的奥秘》有感

(2013-12-18 12:34:40)
标签:

杂谈

摘要:本书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基本知识给予了综合的趣味性的描述,将干巴巴的自然地理加以舒适惬意的具象描绘,将那些原本我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这些简单得如同平常聊天的描绘,让你更好地了解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基本知识——地球的旋转、日夜的形成、季节的更替、陆地板块的形成、气候和海洋的形成等。而且还让你知道地球这个强大的自然机制是如何运转的,它的各部分都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才是无价的。本书将会向大家展示大自然创造的令人着迷的伟大奇迹。
正文:

    我们学习《地球的奥秘》这门课程是以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征,以激励读者大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探求知识为出发点,将各个领域中的神异奥秘,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等一些现象的相关知识。它涉及到了很多领域,比如说宇宙,地球,人类,大自然等。

    其中的知识我们可以学到,宏观到宇宙太空,微观到昆虫植物均有广泛涉猎。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大量目前科学还无法解释的事物和现象讲述给青少年读者。为其展示出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好奇,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掌握探求知识的本领,去探求未知领域的真相,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展示自我、体现价值、造福人类。  

有智者说:“假如将宇宙比作一大片沙滩,那么太阳系就只是一粒沙子,而地球就是沙粒旁边的,用肉眼都看不见的灰尘,甚至还要微笑得多。”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呢?它是如何出现的?而我们这些在小如灰尘的地球上生活的人类,究竟在浩瀚的宇宙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呢?以上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探索的奥秘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记录片中也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如在《恩宠之星》这部纪录片中,科学家们就以科学的数据,见解,真实的照片以及精美的影像,呈现了宇宙无尽的奥秘和人类生存条件。

世界知名作家圣彼得·伯南丁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关于地球和天空的光怪陆离的想象 。他认为,光从地球表面来看,太阳从一座山上升起,到了晚上,就会从另外一座山上落下去。他认为天空就是一座蓝色的大拱桥,或者是一个倒扣在地球表面的大碗。他想象着,如果有一天可以在天空行走,那么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弯腰行走,这样,他的脑袋才不会碰到茫茫天幕。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要解除疑问,把这个事情弄个明白。这天,他挎上小篮子,带上午饭就出发了。他走啊走啊,走了好长时间,希望可以用手触摸到天空,但是天空似乎在跟他捉迷藏,当他前进的时候,似乎天空就在后退,他们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距离,永远触摸不到。终于,小彼得疲惫不堪,疲劳战胜了好奇心,他放弃了这次冒险。后来小彼得总结这次冒险,他认为是自己的腿不够长,力量不够足,他还不能够走到足够远的地方去接触天空。

可想而知,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可能都都有过这种孩子气的想法吧。想象这地球就是一片无限延伸的广阔的土地,同时被蓝色的圆形苍穹包围着,只是中间被海洋山脉所割断。现在我们知道了,天空并不是栖息在大地上的,我们站在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碰撞到天幕的危险,因为喜爱任何地方天与地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得。我们也知道,如果你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往前走你会遇到平原,山脉,海洋,但是你永远都不会到达地球的边界。换句话说,地球是圆的,我们从一个地方出发,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最终我们就会回到我们出发的原点。

人类生存的地球,既使人类得到惠泽,又常给人类带来灾难。认识地球,探索地球奥秘,一直是人们渴望和追求的目标。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通常有研究地面露头和进行钻孔取岩芯等直接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空间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另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历史中一直起着先导作用。揭示地球壳幔结构的地壳深部探测通常是用定量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对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进行探测,它能给人们带来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地球深部的各种信息,了解和研究地壳上地幔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热力学状态,对于研究大地构造,认识地球演化、强震分布规律和潜在震源区的定量化判别,寻找地下隐伏断裂、油气资源和成矿规律,发展地学理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探测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人工源地震测深,利用远震信息来获得壳幔界面分层特性的岩石圈结构探测,探测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测深,获得地热场分布的地热测量以及重磁勘探等。不同的探测方法从不同的视觉来窥视地球的壳幔结构。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悬浮在茫茫宇宙之中,没有任何支撑。

既然是我们探索的是地球的奥秘,那么我就在这简单描述下地球这颗神奇的行星。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分离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