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与写作》课题研究和实施方案
(2013-04-18 23:25:19)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艺术光辉灿烂,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是文学的精粹、心灵的歌唱、精神的飞翔——它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给我们带来审美的快感。诗歌的魅力,在于美的想象、形式、节奏、韵律、情感;在于凝炼、含蓄、优美的语言;在于感人、温暖的、直抵内心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诗歌,还是智慧、文化和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优秀诗歌。诗歌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所以应该多读一些诗、练习写一点小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发展。”
然而,当今社会,诗歌却日渐受人冷淡,读诗、写诗的人也越来越少。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纳入中考考试范围的古典诗歌的背诵与鉴赏的教学,现代诗更是不受重视,连试卷上的作文题的要求中也要特别注明“诗歌除外”。初一、初二年级的现代诗歌教学通常只着眼于诵读,初三年级的现代诗歌基本都不讲,挤出时间进行总复习。学生不爱读、老师不愿讲——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导致现代诗歌教学的缺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现代诗是值得称道的。现代诗的出现,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五四”以来的现代诗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现代诗值得称道,是因为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优秀诗人,那么多丰富、瑰丽的作品。我们应当以崇敬之心对待这份文学财富,引导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学财富。
所以,本课题旨在通过初中生现代诗歌鉴赏与写作的研究,探寻合适的教学模式,继承汉语文化精华,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文化的熏陶、文学的引领、语感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最终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二、研究现状
当前做中学生现代诗歌鉴赏与写作研究的并不多,只有福建师大的王珂曾进行过“现代诗歌写作与中学作文教学”、“如何解决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难”的研究课题。除此之外,没有较多的参考资料可以阅读,更没有较多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
三、研究目标
1、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我校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找到培养学生鉴赏与写作现代诗歌兴趣的方法,开发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全面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学生的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校生源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本素养相对来说比市里学生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勾起学生写现代诗的欲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在诗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欣赏与写作现代诗的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四、研究内容
1、以诗歌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让诗歌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行文化、审美、情感熏陶,提高人文素养,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诗歌鉴赏与写作,锻炼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写作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诗歌创作热情,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增强自信。
2、以诗歌教育活动丰厚校园文化。
以诗歌文化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读诗、写诗的校园氛围,促进优良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学生充实、快乐、阳光、活泼,人和人之间和谐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更上一层楼。
3、以诗歌教育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引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使教师浸润在诗歌文化气息中,激发专业情趣,提高人文素养,拓展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人格情操,深入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研究中形成一种合力。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比法、归因分析法、实践反思法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
1)成立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2)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学习。
3)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论证。
4)向有关部门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现状调查:进行“现代诗我知多少”的调查。就现代诗的概念及种类进行调查,就现代诗歌教学的看法与要求、认识与理解对师生进行抽样调查,深入了解情况,并进行总结,为本课题提出事实依据。
(2)制定方案:在深入学习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校的实际,初步设计出初中生现代诗鉴赏与写作的实施方案。
(3)将方案在不同年级、班级实施。
(4)实践反思:通过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调整实施方案,编写校本教材。
(5)经验总结法 : 在探究中有反思,在实践中有创新,从研究过程中发现最原始的个性化材料,努力使自己总结出来的研究成果真实、鲜活、可行、有效。
七、理论依据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知、情、意、趣,可以兴、观、群、怨。以“现代诗歌鉴赏与写作”为主题,以诗歌学习活动为载体,用诗歌陶冶学生情操,用诗歌传承民族文化,用诗歌育德立人。
根据心理学激励性原则,激发出人的内在驱动力、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要用各种方式、方法指导、熏陶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到现代诗的魅力,意识到现代诗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心理学发展性原则,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研究方案、目标、计划。
根据实践性原则,开展相关主题的诗歌教学活动。例如:诵诗、写诗比赛、读诗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整体性原则,开发与研究校本教材,要考虑教材的系统性、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有效性、合理性,积极参与、全心投入、持之以恒。
八、预期成果
1、初中生现代诗鉴赏与写作校本教材;
2、相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
3、学生的学习心得、诗歌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