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与自行车
乐乐从学走步到高中毕业,期间用过几个自行车,和自行车相关的故事也有一些。在他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回顾往事,有几多趣味,几多感慨。
严格地说,乐乐用过的第一个车子不是自行车,是学步车。车子的构造很简单:一个圆形的塑料板,板的平面宽度有10厘米,可以摆放几样小玩具或小食品;圈子的边缘有几个小孔,孔里吊下几根细线拴着下面的另一只大些的不锈钢圈;细钢圈里嵌进几只万向轮。两只圈子的中间部分还有宽宽的布带子。把乐乐放在圆圈里,他骑着布带也掉不到地下。这个学步车帮了我们大忙,乐乐精神抖擞地飘来荡去,偶尔东张西望地停在一处;累了还能坐在布带上休息,拿起小台面上的玩具玩玩,或者吃点东西,惬意之余常常吼几嗓子,憨态可掬的摸样让人忍俊不禁。乐乐在小车里也玩耍时我也不耽误做饭,他在屋里玩几分钟我就喊他露露面。听到我的喊他,他立刻回应,快乐的笑声和着唰唰的轮子摩擦声呼啸而来;逗笑时听到收录机里变换的童谣或童话故事,乐乐马上掉头而去凑热闹。乐乐说话走路都比同龄孩子早,我想这学步车和收录机也是功不可没吧。
乐乐一岁多时,姥爷给他买了一个小自行车。小车是浅蓝色的,后轱辘的两侧各有一只铁杆连着一个小轱辘。有这两个小轱辘,左摇右摆都不会摔倒。乐乐骑着这个小自行车,学会了直行,后退,左右转弯,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
乐乐四岁时,爷爷给他买个红色自行车。自行车的后轱辘两侧依然各伸出一根铁管连着小轱辘,不同的是小轱辘可以拆卸,在乐乐不用额外保护的时候除去小轱辘,就像一部小型自行车了。乐乐骑它着到外面兜风,也可以随着父母出行时并驾齐驱。
乐乐骑这辆小自行车曾给我们带来惊吓。那是自行车刚买不久,乐乐很兴奋,一有时间就要出去玩。我们家楼下就是小农贸市场。那个星期天的上午,乐乐他爸拎着自行车带乐乐出去,我在家里蒸馒头。过一会儿,邻居大哥敲我家的门,说乐乐在外面玩时摔了,乐爸带他去医院看看。我一听就急了,问摔哪里了?大哥说就是擦破皮了,不重,劝我别急。他说有事回去,我立刻听见他们两口子下楼时急促的脚步声。我没理会什么,心里却一阵阵的焦虑起来,怨爱人带孩子不用心,怪乐乐太淘气,也气我自己怎么没出去盯着乐乐。担心一时的疏忽,说不定会带来多少伤痛,唉……正在胡思乱想,又是敲门声。我跑出去一看,是笑容满面的邻居大哥大嫂。大嫂说:“乐乐没事儿!”原来,乐乐在外面骑自行车玩,听见到小朋友叫他,马上丢下自行车跑过去。乐爸看拎起车回头看乐乐时,正看见乐乐和一辆出租车跑到一起。乐爸惊呼着跑过去,从车下拽出乐乐,司机也马上出来,抱起乐乐上车去了医院。大哥看见后和他妻子商量先瞒着我,他们俩打车追到医院。到医院看看什么事都没有,司机又给他们送回来了。看到乐爸和儿子随后进屋,我就去市场买菜。卖菜的女人认识我,对我笑着嚷:“你们家今天应该吃个喜!你儿子真是大命人!你儿子让人从车底下拽出来的,他爸吓得脸色像小鸡子下蛋似的!”文革时我们家下放到农村,十年中也养过鸡,我见过鸡下蛋却没留意到下蛋时的鸡是什么样的脸色。我回家后问乐爸:“卖菜的女人说你刚才吓得脸色像鸡下蛋,鸡下蛋时的脸色是红还是白?”乐爸不知道是害臊还是惊魂未定,只说句“别瞎逗”便不再理我。过了几天,我又看见卖菜的女人,特意求证鸡下蛋时的脸色,她肯定地说:“白色呗,憋得!”我想想,那时候乐乐他爸看见儿子在车底下一定吓得要命,所以脸色是惨白的。都说母子连心,父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乐乐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就近入学的,步行十来分钟的路程,孩子一溜小跑,三五分钟就够了。这期间偶尔出行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和同学出去玩,就骑我的24型U梁自行车,“飞鸽”牌,墨绿色的。
读高中时,离家远了许多。最初几个同学约他一起包租一辆出租车,坐一段时间后乐乐嫌等车麻烦,要自己骑自行车。我那辆自行车就归乐乐了。乐乐个子高,体重也不轻,骑自行车和我有一拼,像猛虎下山一样。自行车本来就有些老旧,这下磨损得更快。在一次大修之后,乐爸决定把自己的28型“立凤”牌坐骑让给儿子。没想到乐乐没相中,说班主任季老师骑的自行车才是26型的,同学中还没人骑这么高大的直梁自行车。乐爸循循善诱,指出这辆自行车的优越性能,使用他的好处。我在一旁补充:如果用几天感觉不合适绝不勉强,马上给你买赛车!一天之后,乐乐就乐了,回来和我们夸耀:“这车骑得特痛快,赛车都追不上。我同学都说我比季老师狠,‘老季骑宝马,你骑大奔’!”这辆自行车陪乐乐度过高三,高考那两天乐乐也是骑“大奔”去考场的。
岁月匆匆,往事依依。孩子成长的轨迹,已深深地铭刻在父母的记忆力里。付出的是辛苦和劳碌,收获的是幸福和快乐。回望走过的道路,充满温馨的怀念和愉悦的欢笑;憧憬未来的日子,必是的甜甜希望和满满的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