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我家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块比较大的平地。我在忆童年时光的散文《草垛》中叙述过。这个平地的确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乐园,虽然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还是有津津有味的话题;依旧还有一往情深的情调;照样还有流连忘返的感觉。
在那无忧无虑的时代,人们不要为自己的生存所担忧,更不要为自己的生活,搞得压力山大,弄得精疲力尽。现在,我们同龄人唯一的奢望就是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甜甜地回忆一下没有忧虑,没有哀愁的那个年代,那些岁月,那种舒坦。
二月春风,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神州大地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最使我难忘是放风筝,也是我的最大乐趣。
放学回家,我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把书包一放,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拿着自制的风筝往这个平地上,放着风筝。尽管是制作粗糙,只有一些动物和人物脸谱的轮毂,却能飞向天空就算风筝了。微微春风一吹,随着小伙伴一边欢呼,一边顺风地跑动,风筝借着风力就徐徐飞起。霎时间,天空中成了风筝的世界,老鹰、蜈蚣、小鸡……孙悟空,猪八戒,哪吒……五花八门,造型各异的风筝。放线的在前猛跑,托风筝的在后紧随,在欢呼叫喊声中,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纷纷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放风筝是一种既娱乐又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
风筝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另一大发明,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飞行器,直到今天,飞行及航天行业仍在利用它的飞行原理。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斫木制鸟,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后有公输般——鲁班(鲁国人)改为竹制,得以成功。至隋唐五代时期,改用纸糊,故称“纸鸢”。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记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由此可见,中国是风筝的鼻祖。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肃条,我所向往的那块小时候的乐园,名副其实地成了杂草丛生的“平地”,再也看不见曾经三三两两儿童堆在一起,有欢声,有奔跑的放风筝场面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这样充满生活气息情景何时重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