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圣地韩文公祠

标签:
文化视线摄影随笔韩文公祠 |
http://s6/mw690/002V5s4Jgy6UDrEtG7P85&690韩愈因贬谪潮州,与潮州了有八个月的缘分,潮人却特修祠纪念,历代怀念他的功绩。概括说来:除害驱鳄;办学建校;释放奴隶,兴修水利。潮人用千年的祭奠,给文人如此崇高的礼遇,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礼仪之邦!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韩文公祠,是千百年来潮州人心中不朽的文化圣地!
http://s13/mw690/002V5s4Jgy6UDrIb6k4bc&690在潮州,除了最著名的广济桥,排名第二的景点,便是“韩文公祠”。全国建有祭祀和纪念唐朝文学家韩愈庙宇的地方不止一处,潮州韩文公祠是国内纪念韩愈的所有祠宇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韩文公祠已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韩祠正门牌坊,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是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同志1984年2月视察潮州所留下的题字手迹。
韩山上有韩文公祠,还有韩山师范学院。该学院是在宋元祐五年(1090年)为纪念韩愈刺潮而建的韩山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
在潮州,比较最著名的地理都带有一个“韩”字,很显然,潮州人与韩愈,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背诵机具韩愈的经典诗句,比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选自中国教育史的宝贵遗产《师说》。比如关于人才选拔的经典名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自《马说》。比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鼓励后人读书唯有“勤奋”和“潜心”的治学名言。所以说,要感受潮州人文古迹丰厚的历史内涵,韩文公祠,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http://s15/mw690/002V5s4Jgy6UDs0Xa6a0e&690站在大门口,立即感受到的是景区内不同种类的植物错落有致,与祠堂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导游们一般喜欢先召集团队人员站在大门口介绍景点大概,所以不费功夫能够蹭听一些基本情况。随着导游的手指往上看,韩祠依山而建,分成两落,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更高一层掩映在树林后的侍郎阁。沿着中轴线的石级登上去,便是韩文公祠的主祠,在绿叶掩映之中,显得格外古朴典雅、肃穆幽深。登上通往韩祠主祠的台阶,如果心中默数不错的话,走过多少级台阶,就可以知道韩文公是几岁到潮州来的。
我没有继续跟着导游的团队数台阶,但看介绍知道,韩愈是在50岁知天命之年,从京城被贬潮州,这里的51级台阶象征着韩愈当时来潮州做官时是51岁。
http://s6/mw690/002V5s4Jgy6UDsc9z4V75&690
http://s16/mw690/002V5s4Jgy6UDsbf4Fp8f&690(手机)景区进门处的右边,有一个百米长廊“天南碑胜”。廊下有林林总总的碑刻几十幅,收录了当代名家和政要为韩祠题写的诗文和书法墨迹,或苍劲有力,或龙凤飞舞,蔚为壮观。长廊尽头有简单的生平介绍。
http://s10/mw690/002V5s4Jgy6UDsrRoBXd9&690(手机)韩文公祠是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主祠构造古雅,外墙是青砖围砌,春节的金桔和圣诞花给门口一对简朴的石鼓,带来许多现代的节日气息。
主祠有前后二进梁柱,左右连廊。前后二殿错落有致,头进有庭院,周边围廊。后进比前进高出二米多,有石阶十三级,代表韩愈到潮州后先后撰写的十三篇诗文。祠堂内悬挂着古今名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各种额匾。因为韩文公祠屡经修缮不下20次,所以现在看到的韩祠内有许多额匾都是后人重新写的,比如“百世师”(刘海粟)、“三启南云”(林若)、“泰山北斗”(饶宗颐)、“百代文宗”(周培源)等,为韩祠增色不少。
http://s2/mw690/002V5s4Jgy6UDsF9ngZ01&690
http://s8/mw690/002V5s4Jgy6UDsG4Hgb57&690主祠的头进内,四壁有历代碑刻40面,碑刻边有说明,这样还能看明白一点,基本都是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最后一张的左上一,是祠堂内年代最早的一块碑刻。
http://s16/mw690/002V5s4Jgy6UDteMLbF0f&690
http://s5/mw690/002V5s4Jgy6UDtftjgM84&690走上13级台阶是正殿,大门上一“尊贤有祠”额匾,出自“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道出了潮人敬奉韩文公兴修韩祠的初衷,该块匾是后人重新写的。
正殿的三开间大堂中央的台基上供着韩愈塑像,两旁有侍从。跨进大门便抬头仰视,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气势。韩文公端坐靠背椅,左手握卷书,一脸凝神沉思的表情,一派儒雅的风范,让人顿生敬仰之情。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赞誉,被推崇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所著文章妙语惊人,洋洋洒洒,又颇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言。《新唐书·韩愈传赞》曰:“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在潮人心中,韩文公的地位高于孔夫子。所以在塑像顶上悬挂 “百代文宗”和“泰山北斗”的匾额,以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敬仰之情。
http://s7/mw690/002V5s4Jgy6UDto78sC76&690
http://s4/mw690/002V5s4Jgy6UDtytAord3&690(手机)园内,有多处文字、碑刻介绍韩愈的生平、一生大事、伟大成就等,这两幅图片介绍,充分概括了韩愈在潮州八个月的主要政绩:劝农、兴学、驱鳄、释奴。韩文公兴修水利,排涝灌溉,为民做了一系列切切实实的好事,成就了八月治潮万古名的声誉。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便是对他的极高的评价。
http://s15/mw690/002V5s4Jgy6UDtxGBga5e&690
http://s9/mw690/002V5s4Jgy6UDty607Sf8&690韩祠正殿左侧有一碑刻 “功不在禹下”,为嘉靖于酉八月、礼科右谏嘉禾沈伯咸所撰,是韩祠最重要的碑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传说,而韩文公“治潮八月、山水皆姓韩”并非空穴来风,治潮的功绩在韩学研究会里有各种详实的史料。
据史载,《功不在禹下》原本是韩文公自己写的赞颂孟子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韩文公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将韩文公治潮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韩文公在潮八个月,兴学劝农,发展农桑,修筑水渠,排涝灌溉,就象古代大禹一样疏导韩江躲避洪涝灾害,其兴利除弊的伟大业绩,让历代潮人都很怀念和尊崇!
http://s12/mw690/002V5s4Jgy6UDtpwxwD1b&690
http://s12/mw690/002V5s4Jgy6UDtPjbIvab&690(手机)主祠有南北偏门,北边门外,有一块比较安静的地方。走过去休息时,又巧遇一个宝地。这里是“天水园”,是纪念唐宋潮州八贤之一的赵德(号称“天水先生”),这里记录的是韩愈与赵德之间的一段佳话。韩愈贬为潮州刺史,3月到任时,在潮州兴学,举赵德专管州学事务,并拿出自已的俸银作本钱生利,以供学生伙食。赵德是唐代宗末年进士,符合韩愈所要求的德才标准,曾著文称其“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可以为师”。在赵德主持下,乡校得到蓬勃发展。同年十月末,韩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欲邀赵德同往,但精通诗书的赵德有意钻研乡土文化,立志潮州兴学,婉言辞谢,韩愈遂作《别赵子》一诗相赠,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表示了韩愈对这位的得力助手的推崇和敬重之情。后来,潮人思其功德,奉为乡贤,配享于韩愈祠庙中。
http://s15/mw690/002V5s4Jgy6UDtZmLEibe&690
http://s13/mw690/002V5s4Jgy6UDtWPfg84c&690(手机)主祠的北边门外,韩文公祠里,有“韩祠橡木”,是潮州八景之一。如此著名,一是因为韩愈的缘故,二是源于民间传说。
韩愈被贬后第一次到潮州,在山上(当时叫笔架山)种下了从中原带来的一种树,橡木。橡木的枝干粗壮直指蓝天,枝叶翠绿繁茂形如华盖。春夏之际,花穗垂挂,或含苞待放,或已完全绽放招蜂引蝶。自宋朝以来,民间便相传“邦人恒以花之繁稀卜春官科名之多寡”,也就是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
后人因敬仰韩愈,便在橡木四周设栏保护。可惜的是,据史书记载“韩祠橡木”最后一次开花为清乾隆甲子岁(1744),随后橡木开始干枯,乃至一蹶不振。直至2000年,馆方获取的珍贵橡木种子培植成树苗并移栽到主祠,建成橡木园。2012年,又从韩愈的故乡河南移栽了30多株平均树龄超过100年的橡树到韩祠的橡木园种植,终于橡木逐渐适应南方的气候与水土,去年在潮州“新家”首度开花,圆了潮人的橡木梦,令潮人欢欣鼓舞。用当地人的说法是:橡木开花,彻底改写了潮州“只见韩祠,不见橡木”的历史,实乃祥瑞之兆。
http://s10/mw690/002V5s4Jgy6UDutNqhHf9&690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官至尚书的王大宝,写过一篇《韩木赞》:每值士议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详,其来旧矣。 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开盛,倾城赏之。未几,捷报三人,盖比前数多也。继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印证了橡木被潮州学子奉为“科考神树”。在2010年,93岁高龄的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获知家乡韩祠要辟建“韩木园”种植橡木的时候,欣然挥毫,录写《韩木赞》,赠与韩文公祠一份厚礼。现在我们看到的摹刻的巨幅幕墙,是韩祠橡木园的一大亮点!
http://s4/mw690/002V5s4Jgy6UDuF7bRV93&690
http://s6/mw690/002V5s4Jgy6UDuAq4sd55&690(手机)站在通往山顶的石径上,无意回头一望,四周绿树成荫,桥下涧水潺潺,边上有一“允元亭”。原以为就是园内的一个休息的亭子,后来在下山时,再瞥了一眼,方知有来历。
据史载,北宋166年、南宋151年间,任潮州知州有156人,走马灯式的任职州官,有“官守二年如过客”之谓。公元1189年,潮州太守丁允元任职4年多期间,做了不少有益而值得传颂的事。其他业绩不说,就原来的祠堂,重新选址迁建于现址的韩文公祠一事,使其成为“一登庙而山川之胜尽在目……至今八百多年来海内外人士谒公者得有称意之处”,八百多年来,
后来,在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修建时,便增置“允元亭”及诸名贤亭阁以广观瞻。亭柱有一副对联:“允德继先贤,政绍昌黎馀绪;元功垂青史,祠钟古郡秀灵”,高度概括了丁允元崇韩和治潮功绩。!
http://s13/mw690/002V5s4Jgy6UDuWkJMo6c&690台阶上,还能看到整个主祠的屋顶。采用了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釉彩陶瓷民间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瓦上以素色为主的瓷片嵌瓷装饰,白色尤其多,古朴又精美,是潮州古代祠堂嵌瓷装饰的典范。
http://s13/mw690/002V5s4Jgy6UDvrKHzm5c&690
http://s15/mw690/002V5s4Jgy6UDvqC0Oi7e&690
http://s16/mw690/002V5s4Jgy6UDvCRm1N5f&690(手机)展览馆里面对韩愈一生坎坷的经历,政治、学术、教育上伟大的贡献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图片,文字都有。这是韩愈治潮与法治精神。
http://s8/mw690/002V5s4Jgy6UDvJBcGP17&690
http://s16/mw690/002V5s4Jgy6UDvKnhpR8f&690(手机)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高扬孔子的伦理政治,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是当时历史时代下仁政爱民,勤政廉政的楷模。
http://s14/mw690/002V5s4Jgy6UDvSqE8d0d&690(手机)这里展出的很大一个内容是韩愈的《祭鳄鱼文》。也就是韩愈驱鳄鱼的故事。
韩文公祠面前的这条江,原为名为鳄溪,从前有很多鳄鱼,经常会吃过江的百姓,已成潮州一害,百姓望江色变,称之“恶溪”。
韩愈理政后,苦思冥想,当夜奋笔疾书《祭鳄鱼文》。第二天令百姓宰猪杀羊,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又亲自点香烛、设祭品、诵读祭文;再令百姓在山野、寺庙、水泽等地诵读祭文不绝于耳。七日之后,“恶溪”里的所有的鳄鱼果真都出海到南洋去了,潮州从此再无闻鳄鱼害人之说。
韩愈此驱鳄之策,使得潮州的百姓将他奉为神仙,又将“恶溪”改为“韩江”,将“笔架山”改为“韩山”,在韩山上建韩公祠千年相祭,真是“潮州山水喜姓韩”!
我在展馆里读了一遍《祭鳄鱼文》,驱鳄除害竟然用文字祷祭,鳄鱼能懂其文意?有点匪夷所思!不过,这种非主旋律的小念头,闪过即可。也许是我断章取义,不甚了了,不妨称之为奇人奇事!
http://s8/mw690/002V5s4Jgy6UDvZ1VAP77&690
http://s2/mw690/002V5s4Jgy6UDvYC5uFf1&690(手机)“崇韩文化”,已成为潮州一种独特的人文奇观。韩愈官德官风,亦成为历代治潮官员的镜鉴。正如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里对韩愈的赞誉,园内的长廊上有碑刻一段,后面的4幅图画和文字石刻是对此碑文的解释。据说,韩祠正堂内年代最久的便是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从城南移至此,我没看见原版的。
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道济天下之溺:指韩愈提倡儒家之道,把天下人从沉溺佛、老等异端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忠犯人主之怒:韩文公本应属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而他却在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李纯)派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宫,年届五十有二的韩愈上表进谏,写下反潮流的《论佛骨表》,详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的观点,言词激切,触怒宪宗,险些被处以极刑。幸得大臣裴度、崔群等说情挽救,才免死,贬为潮州刺史。
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李恒)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县)叛乱,杀节度使田弘正,另立王廷凑,韩愈奉命前去宣抚。大臣们都替他担心,认为有被杀的危险,但他只用一次谈话便说服了作乱的将士。回京后穆宗大为高兴,转韩愈为吏部侍郎。
http://s13/mw690/002V5s4Jgy6UDwcF9eYfc&690
春节已是立春,吟诵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仿佛可以看见即将来临的三月,将青山、绿水、古桥、古城相互映衬得生机勃勃,描绘成一幅惬意畅快的怀古图,然后静静地滋长许多文化意味来!
爱与爱宝,文,摄于2015.春节,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