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阶段测试
(2015-03-31 21:26:43)
标签:
小题数学数学课程本题数感 |
分类: 继续教育 |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章、第三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和发展性。
A. 多样性 B. 选择性 C.
2、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数学课程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具有强大的( )的功能。
A. 鉴别 B. 育人 C. 选拔 D. 激励
3、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4、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社会性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或( )。
A. 基础数学 B. 迷人数学 C.
5、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推理能力。
A. 作图能力 B. 想象能力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有价值的数学”应包括在理解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和应用意识等等。
A. 口算
2、数学是( )
A.
B.
C.
D.
3、形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 )
A.
C. 有有意义学习的方法 D. 有好的教师
4、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像以及
( )。
A.
5、下列( )是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
A.
B.
C.
D.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一个“√”,认为错的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3、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不需要一定的数感。(
4、“双基”是指学生的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5、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是必然性推理。(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 、 、 和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 ,组织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统计观念主要表现有:能从________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____的作用;能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合理的质疑。
5、数感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是什么?
2.“合作者”的含义是什么?
3、举例解释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
4、新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的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