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
(2015-03-18 15:00:00)
标签:
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分类: 继续教育 |
课程简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展开。面对数学新课程,教师心中有许多解不开的结:新课程怎么教?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怎样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数学教学到底是“以教材为本”还是“以标准为本”?课堂教学究竟是“以教案为本”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等等。
本课程为学生或教师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法搭建了一个平台。
要实施好新课程,对《标准》的理念与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十分重要,本课程首先介绍了如何认识对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本课程从《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理念、结构体系、目标、内容、实施建议五个方面,对国家《标准》与《全日制初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数学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中介。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到底较以前有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新课程内容的构成、体系有哪些突出特点?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哪些特点、功能及呈现方式上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将是老师们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前提。本课程介绍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特点与呈现方式。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一项核心工作,教学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本课程介绍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策略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实施。
新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课程分别就这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原则进行了讨论、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如何教及如何评价。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总学时:32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为学生或教师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法搭建了一个平台。
本课程介绍了如何认识对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目标、从《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理念、结构体系、目标、内容、实施建议五个方面,对国家《标准》与《全日制初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对比分析。本课程介绍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特点与呈现方式,介绍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策略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实施。本课程分别就这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原则进行了讨论、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如何教及如何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并能将新的理念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之中,了解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理念和策略,实践教学设计,初步学会教学设计的方法,了解四个领域的内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要求。
学习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
第一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2、熟悉数学课程目标的内容和构成要素
3、对数学课程的目标有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标准》与《大纲》的共性与差异
2、知道《标准》的特性,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标准》与《大纲》的目标比较
第四节 《标准》与《大纲》的内容
第三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的价值取向
2、了解数学新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特点与呈现方式
第四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教学设计要做什么
2、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的理念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2、掌握“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特点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六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2、掌握“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的特点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七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2、掌握“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的特点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怎样的一个学习的领域
2、初步掌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3、了解“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节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四节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案例与评析
三、学时分配
序号 |
教 |
讲课学时 |
作业学时 |
合计 |
1 |
第一章 |
6 |
|
|
2 |
第二章 |
自学 |
|
|
3 |
第三章 |
2 |
1 |
|
4 |
第四章 |
3 |
|
|
5 |
第五章 |
4 |
|
|
6 |
第六章 |
4 |
1 |
|
7 |
第七章 |
4 |
|
|
8 |
第八章 |
5 |
2 |
|
|
|
|
|
|
|
合 |
28 |
4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