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八)
(2014-11-07 15:00:00)
标签:
情感德育道德教育方法训练法 |
分类: 继续教育 |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A.道德内容
B.道德实践
C.德育方式
D.道德信念
2、启发的方法在古代当以(
A.昆体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3、雕琢法强调道德教育上的小步子,( )强调对人的整体培育。
A.系统或综合法
B.树人法
C.启发法
D.塑造法
4、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法”可以划归为( )。
A.思维训练法
B.情感陶冶法
C.理想激励法
D.行为训练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
A.教师与学生因素
B.组织活动和形成社会行为经验的方法
C.对德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
D.作用于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方法
E.德育过程其它要素的影响
2、一个道德概念的内化一般要经过认识发展的以下( )几种水平。
A.具体的道德概念水平(包括具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形象)
B.知识性道德概念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E.内在性道德概念水平
3.作为具体德育方法之一的思维训练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树人法
E.系统法或综合法
三、判断题
( )1、塑造法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必须将教师或教育的作用与德育对象的发展与个性实际的观照结合起来。
( )2、塑造法与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教育思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四、辨析题
道德教育对应用方法的主体没有特别的要求
五、简答题
“启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E
3、A.B.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四、辨析题
首先判明此命题的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显然该命题是错误的。因为,道德教育涉及到情感信念问题,所以对应用方法的主体也有特别的要求。
第一,道德教育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道德人格就是道德教育的工具,是道德教育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道德方法只有与教师的道德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真正的教育功效。
第二,道德教育的价值性使教育意图的处理变得困难。一般教育活动教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意图没有问题,有时还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道德教育过程中过于公开的教育意图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抗拒,削弱教育功效。
道德教育在方法上必须处理的问题是,要么公开教育意图,但是必须真诚,不致引起学生反感;要么采取间接、巧妙的形式实施道德教育。因此德育方法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是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亲密和信任的人际关系。
五、简答题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启发”在道德教育上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味。
第一,它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是可能的。比如教师不能给学生以良心,而只能将其固有的道德良心唤醒。
第二,它认为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道德必须考虑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个性实际,必须有一种“机缘”意识,也就是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我们常常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上实际上要做的就是贯彻“启发”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方法在形式上看,可以理解为一定的(
A. 德育内容和德育教学
B. 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
C. 德育方式和德育手段
D. 德育课程与德育反思
2、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教师和学生因素
B.对德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
C.德育评价和德育效果
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巴班斯基主编的《教育学》中将“教育方法”(相当于德育方法)分为(
A.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
B.组织活动和形成社会行为经验的方法
C.执行、调整、纠正和鼓励学生行为与活动的职能的方法。
D. 作用于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方法
E. 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
2、德育方法的特点有(
A.德育方法所有完成的任务较为特殊
B.
德育工作者队伍不稳定
C.复杂程度高
D.德育教材变化过频
E.对应用德育方法的主体要求较高
3.德育方法分为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和具体做法上的德育方法,其中,前者包括下面( )几种。
A.启发法
B.塑造法
C.雕琢法
D.树人法
E.系统法或综合法
三、简答题
简述具体的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C.E
3、A.B.C.D.E
三、简答题
具体的德育方法主要可分为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和修养指导法五类。
思维训练法是指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具体包括:(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和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德育方法。一般说,情感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个方面。陶情是一种以认知活动相互联系的情感和情趣的化育过程;冶性则是指与情感联系的认知上的进步乃至人格上的提升。
理想激励法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理想激励法可分为价值激励和人格激励两个方面。
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法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行为训练法包括:(1)道德实践;(2)奖励与惩罚。
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教育法”。读书辅导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