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练习(八)
(2014-10-22 15:00:00)
标签:
杜威思潮教师教学法教育目的杂谈 |
分类: 继续教育 |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弧)
1、19世纪末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来源是( )。
A.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B.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C.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D.古典实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2、马卡连柯认为建设( )是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
A.团结一致的学生集体。
B.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C.团结一致的宿舍集体。
D.团结一致的班级集体。
3、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三大原则”指的是( )。
A.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理论知识主导原则。
B.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高效率原则。
C.高难度原则、高密度原则和高效率原则。
D.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高标准原则。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 )1、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就是放弃教育目的。
( )2、梁漱溟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所办的乡农学校、乡学、村学,实质是一种职业教育组织。
三、语词解释
1、“活动教学法”
2、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3、“永恒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前期欧美“新教育”思潮的主要主张。
2、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B
2、答:C
3、答:A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
1、答:判断:×
改错: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理由:杜威的原话是:“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这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
2、答:判断:×
改错:梁漱溟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所办的乡农学校、乡学、村学,实质并不是一种职业教育组织。
理由:它把中国宋朝、清朝曾推行的“乡约”制度加以修改补充,实质是一种“政教军合一”的组织,既对农民进行文化及宗法教育,也进行军事训练,又行使一乡(村)的行政权力。
三、语词解释
1、答:杜威“从做中学”教学法的另一种表述。杜威认为传统式教学是“三中心”(即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教学,而惟独忽视了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活动。杜威要求现代学校要用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这样的课程自然就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法,这就是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从做中教”,学生则通过这种活动课程“从做中学”。这种教学法对美国和20世纪前期各国的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答: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德。这一思潮认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虽有重手段不重目的、重思维不重问题根本解决、重个人生长不重为社会计划提出方案等弱点,但毕竟是美国教育史上最有创见的教育理论。要解决它的弱点,决不能用新保守主义教育来代替,而应用以改造社会为使命的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来指导。
3、答:这是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课程理论。该思潮从“真理知识”引申出“永恒学科”,认为只有通过这类学科的教学,才能发展共同的普遍的人性,因而它们应成为学校课程的核心。这种学科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伟大著作。
四、简答题
1、答:“新教育”思潮主要主张包括:注重儿童自由发展;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人”为教育目的;实施以现代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全面教育;强调采用直观、启发、活动、思维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重视儿童美育,等等。
2、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观点: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活环境办学。三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工学理念。它的内在含义是:教学法的改革、在劳力上劳心的思想、知行统一的追求。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
1、美国现代派教育家杜威把自己的主张比作教育领域的一次“天文学革命”,意思是( )。
A.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小宇宙”。
B.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太阳”。
C.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小宇宙”。
D.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太阳”。
2、黄炎培等主张在救济贫困和教育上要“教先于养”,意思是( )。
A.救济贫困并不重要,教育才是重要的。
B.救济贫困固然重要,通过教育读书识字更为重要。
C.救济贫困固然重要,通过教育学会生存自救更为重要。
D.关键不在于救济眼前的贫困,而在于通过教育使国人学会自救并济世强国。
二、语词解释
“高难度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集体教育的基本原则。
2、简述杜威“从做中学”教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D
2、答:D
二、语词解释
答: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三原则之一,认为只有以高难度进行教学,才能引起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所谓的“难度”限于与学生所学内容相近、可以理解、凭努力能够克服的知识区域的难度。赞科夫反对小学教给学生的知识面过浅而狭窄,且单调的多次重复。
三、简答题
1、答: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前景教育”原则。指教师应为集体制定一个远景路线,把每一前进目标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引导学生集体由近及远地向前发展,其中远景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二是“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指教师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教育和影响是同时而平行的;教师和整个集体对集体中某一成员的教育、影响和作用是同时而平行的;教师给予个人的作用和影响,通常曲折地通过集体或在集体中表现出来。
2、答:杜威“从做中学”教法特点有四:①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即创造性思维能力;②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③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④从儿童活动中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地提供所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