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外教育史练习(二)

(2014-10-14 15:30:30)
标签:

孟子

荀子

教育家

性恶论

昆体良

杂谈

分类: 继续教育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弧)

1、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

A.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2、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做( )。

A.“认识世界。”

B.“认识真理。”

C.“认识你自己”。

D.“认识人类。”

3、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柏拉图。

C.亚历士多德。

D.夸美纽斯。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 )1、孟子的“反求诸己”指的是遇事要冷静思考。

( )2、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自利,不能用教育来改变。

( )3、墨家主张教育要培养“兼士”,儒家则主张培养“君子儒”、“贤士”或“大丈夫”,没有共同之处。

三、语词解释

1、《学记》

2、《雄辩术原理》

四、简答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理论。

五、论述题

 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D

2、答:C

3、答:C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

1、判断:×

改错: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指的是遇事从完善自己做起。

理由: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意思是遭遇失利和挫折要从自身找原因,

2、判断:×

改错: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虽然自私自利,但是可以用教育结合法治来改变。/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自利,不能仅靠教育来改变。

理由:荀子认为这种作用就如同烘烤木头可以使其由直变圆(糅木为轮)一样,逐渐可以“积善成德”。但教育必须与法治结合,这就是所谓“严刑罚以戒其心”。

3、答:判断:×

改错:墨家主张教育培养“兼士”,儒家则主张育“君子儒”、“贤士”或“大丈夫”,异中有同。

理由:儒墨两派的主张虽然有别,但确实也存在着某些相同之处:都主张仁爱和非暴力;都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治国;都面向下层平民办学。

三、语词解释

1、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作品,形成于战国后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它全篇虽仅1200余字,但对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堪称教育学的鼻祖。

2、《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书中对有关培养演说家、雄辩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的许多问题作了系统论述,是他对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简答题

答: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五、论述题

答:孔、孟、荀学说的相同点:都主张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自觉内省;不同点:由于人性理论的差异,造成各自特点与侧重。孔子在人性分智愚的基础上,启发诱导突出、因材施教成功,学思行关系倾向并重;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倡导独立思考、自学自求、道德修炼、尊重学生自然;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学思间突出学习、行为上防邪近正、授课时兼陈中衡、注重积学积善、维护师道尊严。借鉴:教育家各有特点与侧重,我们应防止片面理解、只见其一,应取其精华、弃其局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提出要培育“兼士”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 )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

A.孔子《论语》。

B.《礼记·学记》。

C.《礼记》。

D.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历士多德。

D.昆体良

二、辨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 )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否定古人而不要去读书。

三、语词解释

 “产婆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C

2、答:B

3、答:C

二、辨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

答:判别:×

改错: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读书要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前人。

理由: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通过教育来保持善性、培育“大丈夫”,同时教学中强调自学为主,因此“不读书”绝非其主张。

三、语词解释

答:“产婆术”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而只是有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