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学(四)

(2014-09-02 15:30:30)
标签:

素质教育

功能

素质

教育结构

内化

分类: 继续教育

单元练习三(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第十章  当代教育功能

  一、选择题:

  1、由于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    )。

   A、循序渐进

   B、抓好“关键期”

   C、因材施教

   D、不凌节而施

  2、教育对于个体发展起(    )。

   A、前提条件

   B、辅助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2、个体社会化:

  三、简述题:

  1、简述教育的负功能,并举例说明之。

  2、试对教育功能进行分类。

  3、为什么说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4、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试述个体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教育与个性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人性:

  2、个性:

  3、心理内化:

  4、素质:

  二、简述题:

  1、为什么说人性论是教育思想的基础?

  2、简述个性的结构。

  3简述素质的分类与结构。

  4、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何举步维艰?

  2、有的人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增加一些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第十二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1、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

   A、舒尔茨

   B、伯格

   C、多林格

   D、鲍尔斯

  2、认为教育是用来区别不同的能力的手段,这种理论称之为(    )。

   A、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筛选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资源:

  2、教育结构:

  三、简述题:

  1、人力资本理论受到哪些理论的挑战?

  2、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有哪些影响?

  3、如何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

  四、论述题:

  试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十三章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平等:

  2、学习权益:

  二、简述题:

  1、简述制度化教育与教育平等的关系。

  2、我国现阶段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貌似民主和公平的竞争制度,掩盖了实践中的不公平”?

 

 

  参考答案

第十章  当代教育功能

  一、选择题:

  1   2D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教育功能可能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

  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三、简述题:

  1、答:教育的负功能是指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例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答: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功能进行分类,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层次上进行分类,教育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上进行分类,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功能与负功能。

  3、答:教育之所以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地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4、答: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和培养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通过普及教育、传播先进思想、宏扬优良道德促进政治民主化,推动政治变革与进步。

  四、论述题:(要点)

  1、答: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科技发展两方面。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是促进科技革命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2、答:个体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相似性与差异性;现实性与潜在性。 

第十一章  教育与个性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个性即人的本性、本质,它是由先天的自然本性与后天的社会本性所构成,社会本性在人性中占有主导的支配的地位。

  2、个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是指一个人生而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狭义的个性是指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3、心理内化是指外部的客观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内部的主体的东西。

  4、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称为素质。

  二、简述题:

  1、答:持不同人性论的思想家、教育家,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人性论是教育的立论依据:性善论者主张教育发展人性;性恶论者强调教育改造人性;性无善恶论坚持教育塑造人性。

  2、答:个性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个性还包括需要、兴趣、智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3、答:人的素质可分为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和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三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结构。

  4、答: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有了“素质”的补充,就使其目标趋于具体,素质教育有了“全面”的规范,就使其要求更加明确,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辅相成。

  三、论述题:(要点)

  1、答: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之所以举步维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思想观念方面:人们陈旧的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评价方面:评价标准、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问题,选拔、考试制度及测试工具的不完善等。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方面的惰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上的用人机制等也影响到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答:这种观点不正确,这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各科教学。学校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各科教学,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要牢牢抓住知识传授这一主线,带动全局,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重视音、美、体等课程的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当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有益的,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还是各科教学、课堂教学。

第十二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1   2C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资源是指整个社会用于教育领域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

  2、教育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总体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三、简述题:

  1、答: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后,一方面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又受到人们的质疑与非议。关于教育提高生产率的主张受到质疑,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的论断,只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成立。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

  2、答: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定的教育结构形成一定的劳动力结构:教育水平结构制约着劳动力水平结构的形成;教育的科类结构制约着劳动力工种和岗位类型结构的形成;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劳动力地区结构的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是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3、答:要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必须从减少单位产生的投入量和增加单位投入的产生量两方面考虑,加强成本核算,发挥管理效率。要考虑到学校规模效益,规模适度,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四、论述题:(要点)

  答: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第十三章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平等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信仰、性别、地域等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2、学习权益是立足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对受教育权利、学习机会、学业成功机会的确认。

  二、简述题:

  1、答:制度化教育与教育平等存在着双重关系: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并存。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制度化教育推动普及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基本途径,而从现实上看,制度化教育又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普及一定年限的教育主要依靠制度化教育,而同时教育上的竞争与筛选又导致了教育的不平等。

  2、答:我国现阶段教育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3、答:现行的竞争和选拔制度,从表面上看是民主和公平的,但掩盖了实践中的不公平:这种选拔制度极少考虑来自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障碍,而往往把这种障碍说成是由于个人无能;测验工具本身尚有不足,不能完全确保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选拔程序本身有待完善。

课程作业三(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第十章  当代教育功能

  一、选择题:(单一选择)

  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观因素

   D、主导因素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    )。

   A、文化功能

   B、个体发展功能

   C、培养人的功能

   D、科技发展的功能

  3、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进行分类,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    )。

   A、筛选功能

   B、正功能

   C、派生功能

   D、社会功能

  4、近代教育的功能的重心指向(    )。

   A、伦理教化

   B、改造社会

   C、发展个体

   D、呈现多样化

  二、判别题: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个体发展既存在相似性,又呈现出差异性。

     3、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本质。

     4、一个人的社会职业依赖于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筛选功能。

     5、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之功能,因此教育作用总是积极的。

     6、教育对于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十一章  教育与个性发展

  一、选择题:(单一选择)

  1、持“性善论”观点的学者是(    )。

   A、老子

   B、洛克

   C、孟子

   D、弗洛伊德

  2、心理内化的三种形式是:知识内化、智力内化和(    )。

   A、技能内化

   B、道德内化

   C、能力内化

   D、智力技能内化

  3、素质可分为三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    )。

   A、社会素质

   B、生理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二、判别题:

     1、人性是教育的立论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即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3、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学习才有可能。

     4、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的目标或落实,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或途径。

     5、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外活动。

 

第十二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单一选择)

  1、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    )。

   A、受教育程度

   B、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

   C、个性品质

   D、教育投资

  2、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舒尔茨

   B、多林格

   C、鲍尔斯

   D、伯格

  3、教育的横向结构又称之为:(    )。

   A、形式结构

   B、管理体制结构

   C、程度结构

   D、差别结构

  4、教育投资的多少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多大的比重,其决定因素是(    )。

   A、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B、人们的主观意愿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制度

  二、判别题:

     1、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经济发展反作用于教育。

     2、合理的教育结构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3、从根本上讲,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4、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

     5、舒尔茨认为,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6、一般而言,收入与受教育年限成正比关系。

     7、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高越好。

 

第十三章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

  一、选择题:(单一选择)

  1、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是(    )。

   A、终身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2、教育平等的思想最早出现在(    )。

   A、近代

   B、现代

   C、欧州文艺复兴时期

   D、古代

  二、判别题:

     1、制度化教育既是实现教育平等的基本途径,又可能成为实现教育平等的障碍。

     2、《终身教育引论》的作者是法国学者保罗•郎格郎。

     3、“差别性对待”原则是指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教育,且这种教育是适合个人特点的。

     4、对超常儿童实施不同于一般儿童的英才教育,是教育不平等的体现。

     5、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还存在着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6、教育平等对于促进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第十章  当代教育功能

  一、选择题:

  1    2    3    4C

  二、判别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第十一章  教育与个性发展

  一、选择题:

  1    2    3A

  二、判别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错

 

第十二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1    2    3    4C

  二、判别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第十三章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

  一、选择题:

  1    2D

  二、判别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