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友林《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3-12-11 08:08:00)
标签:
再思考创造性听音乐数学家塔尔杂谈 |
分类: 备课室·优课点评·辨课实录 |
初识贲友林老师是在江苏小学数学教学网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当时并不熟悉他,只是听同行的人说他是江苏海门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心里盘算着,他也是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小学的老师,但听完他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后,不禁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折服。现采辑如下:
【课堂实录】
一、引入
1、找规律,再填空。
看屏幕:
出一个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她还有几个好朋友,它们又是谁的?
生: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数一数七个小矮人
七个小矮人上面的出现7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是怎么排的?
师: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怎么得到的?
接下去是怎么排的?
生:21下面的应该是28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1 7=28
师:几个7相加了?
生:4个
师:下面
生:等于35
师:怎么算的
生:28 7=35
师:那
生:接下来应该是42
师:最后一个是,一起说
生:49
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
师:看屏幕说一说,一个7是7,二个7是14
生:三个7是21,四个7是28……
师:这些数都是什么有关?
生:7
2、揭示课题
师:今天如果我们来学习乘法口诀,你们想应该学?
生: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评析:课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用故事中的人物作为教学内容的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自然就融入了故事情境中来学习。贲老师通过利用在7个小矮人身上的数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7是多少的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7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
1、试编
师:你们会不会自己编7法口诀吗?自己在练习本上编一编试一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2、汇报
视频展示学生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
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3、排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口诀卡片,并按序排列,学生观察、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自豪的读一读。
学生读一读这些口诀。
师:看到这些乘法口诀,你想到什么?
生:第一个比第二个少一个7。
生:下面的口诀比上面的口诀多7。
生:它们都是从小到大的。
学生读一读后面的得数。
生:第一个比第二个少一个7,是不可以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7是一位数,14是二位数,是不可以的。
师:7比14少?
最后得到是对的。
师:再看一看前半部分。
生:它们都是几七得几?
师:也就是口诀都是七。
师:第二个字呢?
生:都是1,2,3,……
4、交流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评析:让学生熟悉了几个7之后,贲老师并不是直接把口诀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了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口诀的方法,充分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从尝试编口诀到汇报、排序的过程以及相互交流中体悟了知识的积累。〗
5、记忆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7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你能不能把七句口诀记住。
生记背口诀。
师:都记好了,能背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背。
学生齐背口诀。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有几句口诀特别好背。
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师:二七十四为什么好记?
生:因为这两句是最少的,最好记的。
生:还有七七四十九。因为七七都有一样的,所以好记。
生:四七二十八好记,五七三十五好记
师:你感得这两句怎么样?是好记,还是不容易。
生:好记。
师:好记,你告诉大家是如何记的。
生:我说得也是它的两句,因为第一个数。
师: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我就想三七二十一,然后再加七就可以了。
生:还有,如果想不出来的,你就想四个七,或是五个七。
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呢?
生:如果五个七的话?要知道五七三十五,那减去七,不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有没有感觉到那些口诀不好记?
生:六七四十二。
师:有没有办法把它记得。
生:五七三十五,再加7
生:七七四十九,再减去7
生:三七二十一比较难记
师: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
生:先想四七二十八,然后想三七。
生:只要三七二十一,然后再加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其实三七二十一,非常好记的。
多形式记忆口诀。
(1)
师:其实,口诀中的三七二十一这句话非常熟悉。播放《孙悟空》一段录象: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这句话中有几句口诀?
生:两句。读一遍。
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都要把这几句口诀记住,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2)对口令游戏。
师:同桌会不会对口令?生生对说……
〖评析:口诀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强化记忆。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单调枯燥地传统记忆口诀,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有兴趣有效地记忆口诀,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孙悟空》中的一幕幕,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并能印象深刻记熟口诀。对口令的游戏是简单方便的、易于操作的一种能熟记口诀的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可以课堂上记忆口诀,即使到了课后,也能同学之间、和父母之间都能进行的,这也为口诀的记忆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三、应用
1、游戏
⑴“对号入座”——学生在口诀后面摆相应的乘法算式卡片。
师:如果感得差不多了,可以数学翻过来,把七的口诀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
师:都填对的,对着老师笑一笑。
师:根据一七得七,你可以算那两道乘法算式。
生回答
师:根据几句能不能也写两个乘法算式呢?有一些卡片就在你们的桌上,大家帮这些卡片找一找家。
生上台送卡片,对号入座。
师:都送完了吗?
生:还有一个没有送。
师:怎么还有一个没有送了呢?
生:因为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
师:哦,这句口诀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⑵“转转盘”——计算转盘“转出”的算式得数。
出示转盘。(在一个钟面上写着1-7这几个数字,
师:转到那里,你就站起来说得数。师不断地旋转转盘,学生站着说。
〖评析:“学以致用”这个词用在此处一点不为过,学了口诀就能用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此处贲老师就设计了对号入座和转转盘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了口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欣赏:
⑴七言诗起源于汉代。出示一首七言诗,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算字数。
师:七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古代很多问题与7有关,下面我们来欣赏看一看七言诗(与苏州有关),播放《枫桥夜泊》。
师:这首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的吗?
生:四七二十八
⑵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出示由5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故事图,算一算:这5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⑶出示我国医学认为7与女生的成长有关:
幼儿期1×7=7
儿童期2×7=14
少年期3×7=21
青年期4×7=28
中年期5×7=35
更年期6×7=42
师指名一女生问:你今年几岁?是什么期?你妈妈几岁?是什么期?你外婆呢?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认知疲劳时,让学生能眼前一亮的感觉。贲老师费劲心机搜罗了七言诗、七巧板、医学中女生成长各期等与7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更能体会7的口诀的绝妙之处。唐诗与数学看似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奇妙的同一性。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切入,例如: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唐诗与数学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唐诗中的史话、唐诗中某些情境带给数学家的想象空间等等。从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切入,给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良好的感性材料,有力支持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建构。〗
3、交流: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教师参与交流。如:
⑴3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⑵住宅楼共七层,每层住6户,一共住多少户?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呢?
学生举例,自由发言。
师:一个星期几天?
电脑出示: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
生回答口诀六七四十二。
出示电子琴键盘,师:问琴上的白键有一个有多少个?你是一个个数的吗?怎么算得快?(学生说口诀四七二十八)
电脑出示:3只七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出示课始的情景图:七个矮人,(伴着音乐唱)一个矮人一张床,七个矮人七张床,一个矮人两个碗,七个矮人十四个碗。
师:下面还有没有?
生:有
师:下面听音乐,自己继续编一编好不好?……
〖评析:数学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能结合生活中例子来感受与7的口诀的联系,并能创造性学习7的口诀。课的最后,贲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听音乐编儿歌,这里更能体现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
【总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贲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立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合理地把握了数学教学的起点,并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和态度方面也有了新的收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教师钻研教材时的线索之一。本课的教学把乘法中的定律提前做了孕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现实。口诀顺序的变化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变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2、注重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对学习再创造。
本节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认知的过程,教师选择了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的学习素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打下了基础。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本节课中教师从尝试编口诀的过程到练习中的编儿歌都体现了解题策略的灵活性。课末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创造走出课堂,给学生再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