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晓庆《24时计时法》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3-12-04 08:08:08)
标签:

解决问题

素材

时间概念

自主学习

结束了

杂谈

分类: 备课室·优课点评·辨课实录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   朱峰

前不久在深圳参加一次活动,席间听一位名师上的一节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观摩课,不由地让我想起了曾在2005年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时的一节由苏州名师孟晓庆执教的《24时计时法》。翻阅当时记录的听课笔记,当时那种课堂实景立即荡漾心头,遂萌发了整理出课堂实录并把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写下来的想法。于是对照听课笔记、回忆着当时的课堂,整理出下面的课堂实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堂实录】

片段一:生活激趣

师:刚才我们了解同学喜欢看电视。看一下片头,猜一猜,它是什么节目?(听声音猜)

生:幼幼乐园

师:我也喜欢看的。你知道每天什么时候播出的吗?

生1:6点半

生2:下午6点半

生3:是8点30分。

生4:晚上6点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晚上6时30分。

师:到底是不是晚上6时30分播出的呢?

播放

生1:上面18点就代表晚上6点

生2:18点就是代表晚上6点。

师:也就说,18时30分,就是晚上6时30分。

师:我们发现18时30分是另外一个计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计时法。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孟老师就巧妙设计了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中的时间入手来学习计时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初步认识另一种新的计时法。这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入手,学生对时间的体验比较深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片段二:探究新知

1、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预报。

师:在这里节目中那些你最喜欢的节目?

生1:我最喜欢里面的动画城,它是早上6时

生2:我是喜欢中国动画,晚上7点40分播出。

生3:我最喜欢看神奇之窗,是早上7:30播出。

还有其它………………

师:上面的这些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电视上有这种计时方法,还有其它吗?在生活中找找。

生1:电脑上

生2:会场上有

生3:商店营业时间上有

出示肯德鸡的营业时间。

出示汽车票

生:还有电子表也有

3、师:生活中的钟表你会看吗?

出示一个钟表。

出示12时

生1:晚上24时

生2:晚上12点

师:你怎么知道是晚上12点。

生1:那儿有个月亮。

生2:我认为趴在那儿睡觉,有月亮,所以是晚上12点。

师:我们时钟都是顺时针走的,一起来看看。

播放走钟,出示到升旗的时间

生:是早上8点

板书:上午8点

播放走钟,出示吃饭的时候

生1:是中午12点

生2:我也认为是中午12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在头上,还在吃午饭

板书:中午12点。

师:时针走了几圈?

时针倒走,并拉出12个数。

师:走了多少个小时,一天结束了吗?

〖评析:从电视中的24时计时法的认识到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建构的过程,初步形成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在看生活中的钟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出两个不同的12时,引发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更加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上课。

生1:是下午1时。

生2:我认为是下午13时,

师:下午13时,还是下午1时

生1:我认为是下午1点。

生2:用24时计时法,就是13时。

师:赞成13时举举手,赞成下午1时的举举手。

师:准备好你的理由,然后说说看。

学生讨论。

生1:时针指着1,所以是下午1点

生2:我认为是13时

生3:前面已经把前面12个小时,画出来了。所以后面再加一个小时,所以就是13时。

师:有没有同学赞同下午1点,也是13时的。

师:下午1时就是13时。

继续再走一格,

师:你说说看,你认为是几时?

生:14时

出示晚上8时的

生1:是晚上8时

生2:是晚上20时

生3:我认为是晚上20时。

生4:如果用24时计时法,是晚上20时

板书:晚上8时,

    20时

出示晚上11时

同桌互相说说看。

师:如果再走一格,你说说看,应该是几时?

生:晚上24时。

师:又走了一圈。我们同样把走过的一圈再接来了,清楚的看一看。

师:现在钟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

生:两圈

师:一共走了多少小时。

生:24

师:一天结束了,新一天又要开始了。

每年最后的时刻,寒山寺的钟声就鼓响了。

师:第一声钟时鼓响的时间,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如果这个时间用什么表示?

生1:13时

生2:24时

生3:早上0时

师:新的一天开始,就可以用0时来表示。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数学学习不是教师强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主体通过体验、猜测、实践、总结、反思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总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分组讨论、并通过实践验证猜想,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

4、师:上午8时,如果用24时计时法,我们怎么表示

生:8时,因为在13时之前的时候在表上还是这个时刻。

提示,另一个写法:08:00。

师:上午8时,与晚上8时,改成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吗?

生:上午8时,就是8时,晚上8时,应该说是20时。

师:你这个20时,是怎么得来的?

生1:晚上8时,还距晚上24时还有4时。

生2:早上8时,与晚上8时相差12时,中间正好就是12。早上的8时加上12时,就是20时。

师:中午12时,改为24时计时法。

生:还是12时

〖评析: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对比两种计时法来让学生进行认知,让学生认知中能建构方法,教师把观察、思考、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并能自主学习。〗

片段三:巩固深化

1、电脑出示上课的时间(10:00)

生:上午10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时间指向10,因为是上课。所以上午。

师: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话?

生:还是10时。

2、下午3时踢球。

生:是15时,下午的3时,加上12时。

3、“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生1:你在看电视。

生2:我在写作业

生3:在放学的路

生4:上午5:00我在睡觉,下午5:00我在写作业

4、分别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

出示作息时间表。

5、通计时法改为24时计时法。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业

6、电子屏幕上是什么计时法

生:24时

师: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吗?

出示14:00电子表

生1:是2时

生2:是2时

生3:是下午14时

生4:下午2时

师:为什么有同学说成2时……,你们同意吗?

7、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时间。

8、出示公共车站牌。(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时刻)

9、出示火车票。(引导学生观察火车票面上的时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数学练习通过让学生说图中的时间自己在干什么、认识电子屏幕、改写计时法、认识生活中的时间等形式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评】

数学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过程。为了体现这样的目标,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除法,让教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串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只是和那些学生具有的、但未经过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这样学生就会运用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并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考、探索和发展的用武之地,使数学课程更具有现实性。

本节课中,孟老师的教学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伊始,孟老师就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电视节目,选取了他们感兴趣、熟知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也为进行下面的探索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重视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孟老师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换,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重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帮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孟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了有关知识,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有关时间的知识。如,通过解决问题,观察图中的时间你正干什么、生活中的图片说时间、改写两种计时方法、公交站台、火车票上的时间等,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f026580100niu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