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八点建议

(2018-01-20 20:06:09)

运用“需求侧”“供给侧”原理改革教师培训

——我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八点建议

 

“一群没上过课的专家给一线的教师讲怎么上课培训,结果一线教师反倒不会上课啦”,“学了的没有用,有用的没有学,回到家后从头摸”,有些一线教师对当前教师培训如是说。虽然上面引用说法有些夸张成份,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许多地方教师培训现状:有的是“空对空导弹”,不接地气;有的是“地对地导弹”,对教师作用不大。而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解决问题的“空对地导弹”培训太少!

我的观点是,从需求侧需求出发倒逼处于供给侧的教师培训改革。

为此,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八点建议:

一、培训单位不能垄断,向社会公开招标

不能指定、委托教研室、进修学校、师范高校为教师培训的唯一选择机构,培训单位不能搞垄断,而应面向社会、对有培训资质所有机构进行公开招标。这样,费用才会降下来,质量才会有保证。

二、培训者要竞争上岗,培训效果与绩效挂钩

一次同样培训课题,提供多名培训者名单及简介,让被培训者选择;培训者授课结束后,让学员对授课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低于多少只领基本培训费,满意度达到多少,可以领奖金,优质优酬。这样,上课人也有压力,效果当然有保证!

三、培训前要调研,培训内容要贴地气,培训形式要创新

把问题变成培训课题。沿循“教师问题征集——归类汇总——集体会诊——确定教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的思路,形成培训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培训实施方案。

不能“有什么,讲什么”,而要“缺什么,补什么”,从“有什么、吃什么”型培训向“顾客”点什么、做什么”点菜型转型。

培训方式创新。提前发放资料,让教师自学,现场采取合作、探究、质疑、点拔形式,课后追踪转化运用。

不能用传统满堂灌形式来指导教师课堂改革。课堂改革从培训课堂改革做起!培训课堂应成为一线教师课堂的引领、示范。

四、立足课改时态,关注教师培训口味变化

呼应教师新需求。拿课改培训来说,从“为什么改?”提升到“怎么改? ”、“怎么改更好”?“我来示范你来学”或“我上课你议如何提升?”然后做示范,“课应该这样上?课还可以这样上?”。

选择适合教师口味授课方式。一线教师已经不再停留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式研究,而已经开始转向“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式研究;他们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主动活泼的教育案例,然后在案例的感受与解读中自觉沟通、归类、抽象、提升,从而在具体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培训定位:解决问题、前赡性、接地气、实用可操作。

五、统筹规划培训时间,尽量不要占教师法定休息日。

教师培训是件好事,但好事一定要办好!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提前公布培训时间,便于学校错开排课,尽量不要占教师法定休息日;若实在排不开,可采取轮休制;若时间过长,可采取顶岗制,让教师安心学习。

六、推行教师培训券,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培训

以县或学校为单位,推行教师培训券。我的设想是,学校只规定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一年培训费用,学校随时发布培训相关信息,教师在费用范围内选择培训级别、内容、时间、地点。我选择,我需要,我成长。

七、培训全覆盖,杜绝出现培训“马太效应”

培训不是公办学校教师专利,民办学校教师也应纳入培训范筹。

培训不能优秀教师承包,不能让某些教师成为参加各级培训的“特权户”,同时年龄大教师也不能被置于“成遗忘的角落”。

八、打破校长特权,铲除滋养腐败温床

给校长关系好,外出参加培训机会就越多,让谁参加培训成了校长特权,成了校长“送人情、拉关系、恩赐”的一种手段。

一些教育职能部门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为了吃回扣,强行给学校摊派培训指标。

当前急需打破校长特权,出台公派教师外出培训积分制;同时打破行政层面组织培训潜规则,铲除滋养腐败温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