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2014-06-10 20:36:24)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一、什么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有哪些类型?
特色课程即与众不同的校本课程。
特色课程的类型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宏观看是学校所开设的一系列承载不同目标的特色课程;中观层面的特色课程也可以称为学科领域的特色课程集锦;微观层面的特色课程也称为独立的、具体的校本特色课程。宏观的是课程体系、中观的是学科课程、微观的是课程模块。
二、特色课程认证的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特色课程理念 |
课程价值取向 |
内适:教育客观规律 外适:社会发展需求 个适:学生个性发展 三者融合,形成综合质量观 |
学校实际困境 |
学校课程问题 |
|
特色课程目标 |
目标依据 |
合法性:符合主流教育价值观 |
目标内容规定 |
内部一致性:与培养目标、课程理念保持一致 |
|
外部相关性:以学校客观条件为基础 |
||
目标呈现形式 |
目标表述准确性 |
特色课程设置 |
课程内容 |
与课程目标一致性 |
综合性、前瞻性 |
||
突出校本资源优势 |
||
课程结构 |
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 |
|
各类课程课时的合理安排 |
||
特色课程实施 |
特色项目 |
特色教育科研项目 |
教学队伍 |
教研团队:学术能力强 |
|
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高,教学特色突出 |
||
教学方法手段 |
启发性: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
|
适应性:与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相适应 |
||
多样性:课程形式、教学环节多样 |
||
特色课程条件 |
课程开发条件 |
学校地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度 |
学校传统的继承、发展、创新 |
||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 |
||
课程实施条件 |
课程研究领导团队:方案的开发与计划的执行 |
|
课程管理机构:职责明确 |
||
完善的课程制度与政策 |
特色课程成果 |
学生素质提高 |
浓厚的学习兴趣 |
基础知识扎实 |
||
能力提升 |
||
思想认识提高 |
||
特长的培养 |
||
教师专业成长 |
精神面貌:教师态度、情感等综合素质提高 |
|
服务能力提升: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
||
教研成果:著作、论文、校本教材 |
||
课程建设经验的积累 |
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
|
认可度:满意度 |
||
推广度:经验借鉴的范围 |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一)背景分析技术
一般说来,分析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背景常用两种工具。
一种是态势(SWOT)分析。S即Strengths,表示学校的强项和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缺陷与不足;O即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T即Threats,表示危机和威胁。
除了进行态势(SWOT)分析外,学校还可以对现有的课程项目进行KISS分析,即保留(Keep),改进(Improve)、启动(Start)或停止(Stop)模板,并以此为分类框架对现有课程进行归类;在Kiss分析基础上,确立常规项目(一般需要保留的课程项目即为常规项目)和需要发展的项目(一般需要改进或启动的课程即为发展项目),同时保持二者的均衡。
案例分享
课程开发背景:
1、在我国中小学学生当中发展民俗节日文化教育已经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关注民俗节日文化文本的传授,或民俗节日的主题活动,较少考虑“学科知识”与“民俗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有机融合。
2、《中国四大民俗节日》课程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即借民俗节日文化这一平台,以跨学科主题教学为核心,在达成“学科知识以及与他人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增进学生对民俗节日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中国四大民俗节日》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