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芳草地
芳草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5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2014-06-10 20:36:24)

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一、什么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有哪些类型?

特色课程即与众不同的校本课程。

特色课程的类型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宏观看是学校所开设的一系列承载不同目标的特色课程;中观层面的特色课程也可以称为学科领域的特色课程集锦;微观层面的特色课程也称为独立的、具体的校本特色课程。宏观的是课程体系、中观的是学科课程、微观的是课程模块。

二、特色课程认证的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特色课程理念

课程价值取向

内适:教育客观规律

外适:社会发展需求

个适:学生个性发展

三者融合,形成综合质量观

学校实际困境

学校课程问题

特色课程目标

目标依据

合法性:符合主流教育价值观

目标内容规定

内部一致性:与培养目标、课程理念保持一致

外部相关性:以学校客观条件为基础

目标呈现形式

目标表述准确性

 

特色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与课程目标一致性

综合性、前瞻性

突出校本资源优势

课程结构

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

各类课程课时的合理安排

特色课程实施

特色项目

特色教育科研项目

教学队伍

教研团队:学术能力强

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高,教学特色突出

教学方法手段

启发性: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适应性:与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相适应

多样性:课程形式、教学环节多样

特色课程条件

课程开发条件

学校地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度

学校传统的继承、发展、创新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

课程实施条件

课程研究领导团队:方案的开发与计划的执行

课程管理机构:职责明确

完善的课程制度与政策

 

特色课程成果

学生素质提高

浓厚的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扎实

能力提升

思想认识提高

特长的培养

教师专业成长

精神面貌:教师态度、情感等综合素质提高

服务能力提升: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教研成果:著作、论文、校本教材

课程建设经验的积累

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认可度:满意度

推广度:经验借鉴的范围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

(一)背景分析技术

一般说来,分析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背景常用两种工具。

一种是态势(SWOT)分析。SStrengths,表示学校的强项和优势;WWeakness,表示缺陷与不足;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TThreats,表示危机和威胁。

除了进行态势(SWOT)分析外,学校还可以对现有的课程项目进行KISS分析,即保留(Keep),改进(Improve)、启动(Start)或停止(Stop)模板,并以此为分类框架对现有课程进行归类;在Kiss分析基础上,确立常规项目(一般需要保留的课程项目即为常规项目)和需要发展的项目(一般需要改进或启动的课程即为发展项目),同时保持二者的均衡。

案例分享  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中国四大民俗节日

课程开发背景:

1、在我国中小学学生当中发展民俗节日文化教育已经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关注民俗节日文化文本的传授,或民俗节日的主题活动,较少考虑“学科知识”与“民俗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有机融合。

2、《中国四大民俗节日》课程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即借民俗节日文化这一平台,以跨学科主题教学为核心,在达成“学科知识以及与他人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增进学生对民俗节日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中国四大民俗节日》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主题

课题

主要内容

课时

(一)

春节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

春节的起源,春节习俗的变迁

1

英语拜年

拜年常用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1

地域差异对春节习俗的影响

我国南北方春节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

1

理理压岁钱

压岁钱的意义,利率和利息的含义,在现行利率下,1000元存入银行1年、3年和5年后的利息。    

1

春节里的人际关系

春节里亲戚朋友相互祝福的意义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

主题测验

 

1

 

 

(二)

清明节起源和发展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习俗的变迁

1

写写我的一段家史

家史素材的收集,撰写一片关于家史的文章

1

节气

节气的定义和意义,清明节气的含义,清明节气在农业生产商的运用

1

清明节日心态

清明节人们缅怀先烈,追忆先贤,感恩祖辈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清明食品制作

清明食品的种类及其意义,部分清明食品的制作工艺

1

主题测验

 

 

(三)

端午节起源和发展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习俗的变迁

1

龙舟赛

龙舟赛的积极意义,龙舟赛的健身原理,龙舟赛相关动作要领

1

话剧《屈原》

屈原的一生,《屈原》课本剧表演

1

端午节电子板报

制作端午节的电子板报

1

端午与食疗

食疗的含义,端午节食品中的医疗保健元素

1

主题测检

 

1

(四)

中秋节起源和发展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习俗的变迁

1

中秋诗词

古今描述中秋的主要诗词,朗读与中秋相关的诗词

1

十五的月亮

月亮变化  ,一年最亮的月亮在中秋,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1

中秋神话故事创作

中秋神话故事的现实意义,撰写一个中秋神话故事

1

月饼的包装

包装的价值,适度包装与过度包装,设计一个月饼包装

1

主题测验

 

 

 


(二)愿景构建技术

学校课程愿景是根据学校现状对学校课程未来发展的一种加以远见的预设或期待,是在对学校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学校课程愿景不单是校长、教师、学生等的个人愿景,而是整个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

一般情况下,建立共同的愿景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通过组织领导人的积极倡导并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而形成;二是通过汇集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而成。

学校课程愿景的构建通常采用第二种路径,具体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1、鼓励个人愿景,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2、相互沟通,寻求合作;

3、系统思考,明确组织课程图案;

4、学会聆听,团队学习,使课程愿景清晰化;

5、以清晰、明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使人信服。

案例:《初中生学会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模块

主题

 

主要内容

课时

(一)

1、好奇心让学习更有乐趣

2、新的探索

3、兴趣的三层次

1、创设提出问题的环境,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提问题,说出自己的好奇心之处;

2、进行学生好奇心测评;

3、组织学生联想、遐想和预测,说出对知识、生活、社会的探索意向和问题;

4、有趣、乐趣、志趣的兴趣3个层次

4-7

(二)

1、范学故事

2、课堂学习自我调控

3、探究性学习

1、讲述历史与现在关于范学的动人故事,故事由师生共同讲述;

2、课堂中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3、课堂学习效率的自我检测;

4、探究性学习的体验与实践;

5、课外学习的基本环节

4-7

(三)

1、学习型素养

2、学习心理训练

3、主导自己

1、学习型人才必备的要素,终身学习的观念;

2、信息时代学习型人才的学习内容;

3、合作学习的方法;

4、自我暗示,自我形象欣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强化优势,突破弱势,及时矫正自己。

4-7

(四)

1、记忆的秘密

2、思维的诀窍

3、步入“创新”天地

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记忆与善思;

2、质疑提问法、体验探究法、随机应变法、层层剥笋法、串线连珠法、标新立异法;

3、创新身边的生活,展开事实想象力;

4、创新驿站,进行创新展示交流

4-7

 


(三)目标厘定技术

特色课程有其独特育人价值,且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核心的课程目标,需要教师在开发课程中对目标进行系统分析,进行一些筛选与加工。

课程目标的厘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确立课程目标范围

比兹利根据学校应有的职能将课程目标框定为6个方面:个人义务感、良好的伦理观念和积极的社会态度;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分析和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

2、确定目标的表征形式

主要有3种:行为目标形式,生成性目标形式,表现性目标形式(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3、课程目标设计的原则:可行性、具体性、层次性

案例:《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模块

主题

课题

主要内容

课时

(一)

“说”

1、礼仪: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2、礼仪: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

1、礼仪的起源,中华礼仪文化的源远;

2、礼仪在调节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典型的案例分析,礼仪的重要性

2

(二)

1、问卷设计

2、访谈

3、问题梳理

4、解开“心”结

1、设计问卷调查,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苦恼与困惑;

2、人际交往的原则;

3、访谈

4、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技巧;

5、人在人际交往中碰到的问题

4

(三)

1、同学交流礼仪

2、师生交往礼仪

3、教师如是说

1、师生之间的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

2、化解师生、同学之间的矛盾;

3、学校生活中各种场合的礼仪(进出校园的礼仪,课堂礼仪、课程礼仪,进入教师办公室的礼仪)

4、老师们对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评价

3

(四)

1、对父母的礼仪

2、对长辈的礼仪

3、对他人的礼仪

1、家庭成员之间称呼的礼仪;

2、填平与长辈之间鸿沟的做法,在礼仪方面需要做的事情;

3、拜访的礼节——做一个受欢迎的客人;

4、待客的礼仪——做一个称职的主人;

5、馈赠、接受、回赠礼品的礼仪

2

(五)

1、语言交往

2、肢体交往

3、电话交流

4、网上交往

5、见面招呼

1、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魅力;

2、优美的仪态——一种无声的语言;

3、温馨的电话——沟通心灵的桥梁

4、网络聊天,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5、称呼的礼仪、介绍的礼仪、握手的礼仪、面试的礼仪

5

(六)

得体着装

1、服饰作用

2、着装欣赏

3、着装与场合

1、着装原则,不同场合的着装;

2、服饰的色彩搭配,西装型长裙的穿着礼仪;

3、服饰在交流礼仪中的重要作用;

4、完成“自我形象设计”作业

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