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是奉献

标签:
怀念 |
分类: 友情 |
【说明】顾芳美是我刚工作的第一届学生,在当年的黄岛区委组织部退休。在得知我老伴去世后,写的怀念文章。征得她的同意,我对文字稍作修改,在“中秋佳节倍思亲”之际,发出来。
生命尽头是奉献
顾芳美
人到七十古来稀,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之说。
我初高中时的陈老师老伴朱海南老师今年七十三,昨晚得知她已于11月15号去了又去。第一个“去”了,是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第二个“去”了,是她的器官去了他人之躯。这可以说她以多个生命的状态依然活跃在当今世上。基于此,我们应该为朱老师高兴而不是难过。
消息是一个同学问我:“对陈老师老两口的决定,你怎么看?”就一句话,什么决定他没说,问他老半天没回应。
拨了陈老师的电话,才知道,他们签了遗体捐献协议,朱老师11月15号走了后,他们即刻告知了青大医学院,朱老师完成了为社会的最后奉献。没有墓地,只有“朱海南”的名字被镌刻在了捐献者纪念墙上。
昨晚辗转,不断地想起朱老师的一些镜头。
朱老师与我同岁,出生于海南,海南便成了她的名字。后随父母来到岛城,上过学,下过乡,返青后,从中学英语教师的岗位退休。
属虎的人大概天性中就带了些生风的气韵,朱老师属于直爽干脆,心里不搁事儿,也不藏事儿的人。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全心全意。
我第一次对朱老师印象深刻的是我女儿考工美前,去找一个老师辅导一下专业课,她找了梁老师。第一次带我去见梁老师时,我什么也没想,因为是她的熟人,所以她从家里提了一桶花生油。她提着油桶走在前边敲门儿的样子,仍然很清晰。我那时对人情往来没放在心里。
朱老师2001年得了大病,第一次手术闯关成功。在陈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抗癌20多年期间,老两口儿几次去美国、新西兰,伺候儿女坐月子,带孩子。还数次外出旅游。
2008年我父母八十大寿,适逢钻石婚,我请了最要好的亲朋,陈老师老两口儿早早就到了酒店。我们兄妹三人都是陈老师的学生,他跟我父亲很要好,我请他给讲几句。陈老师很开心,我父母也很开心。朱老师第一次见我父母,却像一家人一样亲热。事后我妈说跟朱老师对脾气。
2022年末,疫情管控放开了,朱老师没能幸免,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主治大夫下了病危通知。没想到朱老师又顽强的闯关成功。缓过来之后,老两口便坦然而认真的探讨遗体捐献的事。在征得三个孩子的同意与支持后,老两口决定捐献遗体。并在中国红十字网上完成了申请。他们认为,作为教师,死后能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算是人生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10月份,朱老师再次入院,11月15号她个人的生命止步后,即刻“奔赴”青大医学院,以多个身份重生。
朱老师的一生是平凡的,谁能说最后的壮举不是伟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