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他也是做学问的,让更多的病人受益”——肖主任制定治疗新方案

标签:
身边的感动肖军主任 |
分类: 身边的感动 |
老伴由于去年底感染新冠引起病危,靶向药停了数月。四月间,背部疼痛,难以入睡。儿子和大女儿回国时带的止疼药,轮流替换着吃,稍有作用,却不能持久。四月底,又要输防治骨转移的“帕米”了,正好住院做调理。
海慈医院肿瘤中心的肖主任为了更好的设计治疗方案,费尽心思。五月初,他让我提供2001年发病时的资料,以及2010年出现转移至2020年底转诊到海慈之前的所有资料。幸好这些资料,我都按时间顺序保存的很好。当时用过的纸质病历(青医附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CT、ECT(骨扫描)、PETCT(螺旋CT扫描)片子及其报告,其他检查和化验的报告;还有我制作的Excel表格,记录了从2010年10月到2020年底,十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青医附院的122次的血、尿化验的各项主要指标、体重、血压,以及停药时间、原因、用药剂量变化;并有备注,说明病情其他变化。肖主任非常重视,叮嘱协助整理资料的丁铌博士:“陈老师对我们很有感情,这些完整的资料,一方面是他全力支持配合我们;另一方面,也是他寄希望于我们。一定整理好,查‘指南’,为朱老师研究出更好的治疗方案!”我听了,甚感温暖!刚退休的集团党委书记军绩说:“肖主任不仅尽心看病,他也是做学问的,尽心的研究,让更多的病人受益!人家丁博士也有研究的能力,一定能配合好!”
五月又做了全面检查,相较于二月份的CT,发现病情有发展。
月中,肖主任根据资料显示的以前用过的药物和伽马刀等治疗措施,以及当前病情和身体情况,拿出新的治疗方案:服用靶向药培唑帕尼,辅以对症药物、喝中药调理。丁博士向我作了相关解释,并强调在治疗和副作用间找平衡,酌情用靶向药。
结果,老伴服药几天便明显疼痛减轻,不止痛便可睡着了。看来是缓解病情了。而且此药没有升高血压,也没引起便秘腹泻。但是服用一段时间后,食欲降低,明显消瘦,乏力,站不稳。于是,按医嘱,停药两周后,减量服用,适时再停。
又在走钢丝,找平衡!当年上海的朱耀教授就是这样“训练”的,老伴已是高手!现在,在肖主任的指导下,也一定会走下去,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走稳!
六月底,又要输帕米了,我为老伴办理住院,恰巧丁博士奉命下乡半年,由陈静大夫接手。陈大夫热心负责的告诉我:“丁大夫很负责周到的交班,科里也常研究阿姨的病情,我都了解,您放心!”看着她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我想:这也是位尽心能干的医生。肖主任团队的成员,值得信任!
果然,陈大夫将老伴下肢近来失去痛觉的新病情向肖主任作了汇报,并安排了针灸、神内的医生会诊。几天下来,输液加针灸,有了明显的好转,下肢感觉到疼痛了,食欲也有所增加,不再恶心、呕吐。
祈盼老伴逐渐恢复!感谢肖主任及团队的医生护士!祝福肖主任学问越做越大,医术有更大的提升,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