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2019-12-23 16:18:59)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郑顺仁的好
文/邢瑜
郑顺仁,台湾陶艺名家,他遵循传统方法烧制的天目盏是天目盏中的佼佼者。天目盏是中国宋代名瓷之一。因烧制的陶土和釉料中富含铁离子,有软化水质的功能,可以降低茶碱的刺激,茶汤变得柔和。又因窑变的唯一性及成品率之低造就极高的商品价值。
原本,我并不知道郑顺仁的天目盏。
我家先生刚进门,就递给我一个小盒子,郑重其事的说,这是郑顺仁的天目盏。友人馈赠时特意强调,留着自己用罢。
打开简洁精致的包装盒,是两只郑顺仁的紫泥手工普洱茶杯,一只黑色,一只深咖色。造型极简单,茶碗敞口,外边沿又略向内凹进。碗体厚重,倒不似平日所见瓷器的细致精美。两只杯子釉层均匀厚润,但色泽、主体纹路又各不相同。
 这是周日的下午,北方虽已天寒,但阳光正好。室外有微微的风,拂过已变成金黄色的柳叶。柳树枝条在风中轻摇,叶子仍旧丰盈。想这柳树枝条很是柔软,却是北方阔叶落叶树中最晚凋零的。
江南的初冬应该有花正艳吧。
好在北方有缤纷的落叶,色彩斑斓美丽。
我用电陶炉,烧开小银壶里的水,在紫砂壶里放上雨林古茶的生普,洗茶,涮杯。
窗外阳光暖暖的照进来,在地板上划出格子。绿萝藤蔓葳蕤,在阳光里形成多姿的图案。手边摊开的是近期的《金陵警坛》,封面上摄影家刘松拍摄的金陵铁骑正举手敬礼。
茶正芬芳,啜饮,慢慢咽下,微苦回甘,在唇齿间留香。
翻开书页,细读,更多的了解南京公安,也让我想到南京警察协会、金陵警坛编辑部里的他们。
四月的春光仿佛还在眼前晃动,“讲述南京故事 首届石城金盾杯文学大奖赛”启动仪式上的情景依然清晰。在南京参加石城金盾杯文学大奖赛活动期间,因为有他们的周到安排,使采风活动顺利完成。
作为承办方的南京警察协会,为大赛做了大量巨细的准备工作。大赛圆满结束后,警察协会组织大赛初评,又从400多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来稿中,精选佳作,汇聚成书,作为建国建警70周年的献礼。《金陵警坛》上,陆续可见采风文章,而警协关于大赛的相关文章亦是文采斐然,彰显南京文化的厚重和渊博。
总记得他们的笑容,和煦温暖,儒雅方正。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难忘大奖赛}郑顺仁的好

 

 

社长詹玮,典雅精致,正如: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总编吴凌云,温润如玉,恰是: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而执行主编李德合,让我常常想到《列宁在1918》那部电影里的一句话:秃顶、秃顶,完全秃顶!他只记得别人的好,笑容如老顽童一般纯真。编辑部里的孙文华、滕德义、虞海风等同志,好像都得到偏爱——中国的上帝把儒雅睿智、临风玉树更多的给了江南之域。
茶已半酣,我端详着手中的茶盏。我选了黑色的这只做主人杯。它美在朴拙深沉、极简大气,美在千变万化、独一无二。这杯子的内碗底宛如菊花石的横截面,菊花呈浅咖色,从内碗底向上又仿佛一条条浅咖色射线,伸展向碗的内沿。
茶道圈称“不自杯,不成席”,爱茶客都有自己的主人杯。主人杯对于品茗者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是主人性情格调的象征,也是个性、情怀、爱好的显露。
以郑顺仁天目盏做自己的主人杯,是我的机缘,也是我的选择。因为用得习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足以让我体会出郑顺仁的好。
郑顺仁深层次的好,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悄然显现。而现在的好,是倒入热水,端杯不烫手,倒满水,却不溢出。
不烫手,是善待,不溢出,是能容。 
如果说茶如人生,茶具则是事业,事业是承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警察这份事业是一套无比珍贵的茶具,那南京警察协会的存在就像茶具里有了自己的主人杯。
郑顺仁在制作环节上,体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而南京警察协会,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始终抱着忠诚和敬畏,为做好一件事,做超乎寻常的准备,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每一只天目盏都不一样,我不知道窑变形成的釉色变化是否显示神秘,但郑顺仁崇尚奉献,将奉献精神融入壶具,认为器物只有通过使用,方能被赋予生命力。如此说来,此杯的价值若发挥到完美境界,当是被使用并呵护。
(作者: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