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2016——2018复旦历史地理学考博真题

(2018-09-06 17:17:10)
分类: 杂文、游记

20132016——2018复旦历史地理学考博真题

 

2013

                        中国历史地理
名词解释
1日下旧闻考

    清代乾隆年间窦光鼐、朱筠在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始修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全书分为18门,依次为:星土、世纪、形胜、国朝宫室、宫室、京城总记、皇城、城市、官署、国朝苑囿、郊垧、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及杂缀。为研究北京掌故史实的重要参考书。

2.张相文

    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字蔚西,号沌谷。宿迁泗阳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等长期任教。1901年出版中国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8年出版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1909年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当选为会长。次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学杂志》。还著有《泗阳县志》、《佛学地理学》、《南园丛稿》和《地质学教科书》等。

3、冈身 

    冈身为古海岸线,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自常熟福山起,经太仓、嘉定方泰、上海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泾一线及其以东,形成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俗称冈身。

3、 物侯 

    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等物候现象,分析了解自然界动植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的相互以及自然季节变化规律的科学。

5、 华夷图

   华夷图是中国宋代石刻地图。此图的底本是唐代贾耽于贞元十七年 (801)完成的《海内华夷图》,经过宋代的改动、省略和缩绘,图中既保存了一些唐代地名,但也有些已改用宋代地名。

6束水攻沙:明代万恭提出的治河方法,主要是加高河堤束缚河身,使其流速加快以此携带泥沙入海,其后潘季驯实践之。

简答(五选三)
1 大运河对江南市镇布局的影响

2 黄河下游变迁的历史原因
3 三次人口南迁的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4 划分政区的原则有哪些

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
5 试说明历史上我国北方农牧分界线的变迁情况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20’
1蛋户

    广东水上居民旧时称为蛋户或疍民。蛋户还称蜑户,古时蛋同""

    蜑人散居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带,向受封建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不许陆居,不列户籍。他们以船为家,从事捕鱼、采珠等劳动,计丁纳税于官。明洪武初,始编户,立里长,由河泊司管辖,岁收渔课,名曰"蜑户"。清雍正初,明令削除旧籍,与编氓同列;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通令解放贱民,蜑户也在其内。

2税安礼

    北宋地图学家,绘制有我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至北宋时期,采用古墨今朱绘制,是历史地图的雏形。

3直道

    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高等级交通干道,从咸阳北之甘泉宫(今淳化县北)向沿经子午岭北上至今陕北地区折向东北方向,经过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渡过黄河连接九原郡(包头西),因南北大致对直,故称直道。

4属国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时,在边地内迁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东汉时,统县治民,和郡太守相同。


简答题
1.列出正史十六部地理志 (16’

1《汉书·地理志》(编撰于东汉)、2《后汉书·郡国志》(编撰于南北朝)、3《宋书·州郡志》(编撰于南北朝)、4《南齐书·州郡志》(编撰于南北朝)、5《魏书·地形志》(编撰于南北朝)、6《晋书·地理志》(编撰于唐朝)7《隋书·地理志》(编撰于唐朝)、8《旧唐书·地理志》(编撰于五代)、9《新唐书·地理志》(编撰于五代)、10《旧五代史·郡县志》(编撰于宋代)、11《新五代史·职方考》(编撰于宋代)、12《宋史·地理志》(编撰于元代)、13《辽史·地理志》(编撰于元代)、14《金史·地理志》(编撰于元代)、15《元史·地理志》(编撰于明代)、16《明史·地理志》(编撰于清代)。


2.列举四部清代地理书(包括作者名)(4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肇域志》,徐松《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


论述题
1 试举例说明政区划界两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交的利弊。(15

山川形便

:便于管理与认同; 

山川形便在地形较为封闭的地区容易形成割据

犬牙相交

:打破地方形成割据的根基; 

:不利于认同,管理,交通
2 人口迁移(秦汉至宋元)对长江三角洲人地关系的影响(15
3 一人文地理分支,评述近年动态。(10


绘图题(20
    给出《水经注》关于泾河渭河的一段,标出十个句子,根据句子绘出示意图,要求标注出河道,山岭,城市。
    渭水又东南合泾谷水,水出西南径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水出东南横谷。西北径横水圹,又西北入泾谷水。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溪。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邦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泾谷水又西北,白城溪东北流,白娥泉水出其西,东注白城水。启城水又东北入泾谷水。泾谷水又东北,历董亭下。杨难当使兄子保宗镇董亭,即是亭也。其水东北流注于渭。《山海经》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也。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之山伯阳谷。北流,白水出东南白水溪,西北注伯阳水。伯阳水又西北历谷,引控群流,北注渭水。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水南出刑马山,北历平作,西北径苗谷,屈而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渭水东南流,众川泻浪,雁次鸣注,左则伯阳东溪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溪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黄杜东溪水,出北山,南入渭水。其右则明谷水,次东得丘谷水,次东得丘谷东溪水,次东有钳岩谷水,并出南山,东北注渭。渭水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径南由县南,东与楚水合,世所谓长蛇水。水出汧县之数历山也。南流,径长蛇戍东。魏和平三年筑,徙诸流民以遏陇寇。楚水又南流,注于渭。

 

 

 

 

 

2016

历史地理

一、问答题

    写出九州和24部正史中的地理志名称;

二、画图题,出自《水经注》,考湖南深水部分;

三、改错题,出自张伟然老师的《湖南历史文化地理》,让找出注释中的错误并改正;   

四、论述题三选二

一是论述秦至清代的政区沿革,二是对历史气候的评述

 

历史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

昆明渠、《广舆图》

二、问答题

   一个是九州,一个是制图六体

三、论述题二选一,其中一个是介绍一部历史地理著作

四、绘图题,同样出自《水经注》,根据材料画出洛水示意图。

五、

 

2017

历史地理

一,填空,6部非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和大清一统志年代作者,水经注释和疏,制图六体中的三个。

二,断句题,王士性《广志绎》江北四省部分节选。

河北三府,幅员不能当一开封,业已分封赵、郑二府矣。近乃又改潞府于卫辉,城池既狭,人烟又稀,土田少沃,与衡阳相去远甚,且通省建藩已至六国,尚有废府诸郡,两河民力疲于禄米之输甚矣,而诸藩供亿尚尔不足。诸藩惟周府最称蕃衍,郡王至四十八位,宗室几五千人,以故贫无禄者不得不杂为贱役,或作为非僻,稍食禄而无力以请名封者,至年六七十犹称乳名终其身。故诸无禄庶人,八口之饥馑既不免,四民之生理又无望,虽生于皇家,适以囚禁之,反不如小民之得以自活也。数年之内,生能愈繁,不知何以处之。

三,简答,三选二

1历代政区层级,2陆上丝路的发展变迁过程和具体线路3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形成的原因。

 

历史人文地理

一,10名词解释,每个3

13刺史部,太平寰宇记,安西四镇,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土断,括地志,双头州郡,通鉴地理通释,王士性

二,30分,清代文献,1原文抄写断句,2说出年代,3解释文中涉及的河流与水利变迁,即运河黄河的变迁解释济水等。

三,一副明代地图,35分,1说出朝代,2写出图中的交通线路,写古地名注今地,3写出一处统县政区的沿革,开发过程,移民和人地关系。

四,15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今著,评价该研究方向。

 

 

 

 

2018

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65

九边,氾胜之书,河中地区,汗八里城,古墨今朱,努尔干都司

二、战国水运文献的断句与地名解释

三、简答32

1.时空尺度上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

2.人口南迁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广舆图的内容及在地图学史上的地位、作用

 

历史人文地理

一、简答

1.解释禹贡,周礼,汉志,沿革地理著述与历史政区地理著述的区别与联系。

2.唐宋地理总志及其对历史地理研究的作用。

3.解释禹贡地域图,历代地理职掌图,历代舆地图,答古旧地图集与历史地图集的区别。

二,水经注郦道元自序断句与解释其中的意思。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恻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土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管窥天,历筒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大传》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在诸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夥。《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漾,固难辨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

三,论述

1.统一与分裂时期疆域与政区的区别。

2.5年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写5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