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飞谈当下中国需要的时代精神

标签:
情感 |
分类: 文化信息 |
朝花夕时
(文化信息)
题记
周令飞先生是鲁迅(周树人)先生的孙子,也是周海婴(1929-2011)先生的儿子,曾经留学日本,著述不少,可惜在中国大陆社会上没有引起多少人重视和热评。他现任鲁迅文学基金会会长。昨天上午,我到上海市四川北路旁边的绿地公园内的海派文化中心参观《鲁迅版画展览》时,看到他为这个展览写的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浏览整个展览后,见周令飞先生写的前言不长,又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历史深度,就抄录下来,重新命名为《周令飞堂谈当下中国需要的时代精神》。我充分肯定周令飞的论点非常正确。
——洪砾漠2018年11月25日《巴金诞辰114周年》
(以下是周令飞的文章)
这个展览有点特别。
以“狂人100”为主题,未免有些难解。我们当然不是要弘扬什么无厘头无底线的“狂人”,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
那么纪念《狂人日记》100周年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就要说到《狂人日记》这篇旷世巨作的来由及其意义。
要知道,在整整100年前,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发表,犹如投巨石于千噚深潭,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激起了巨大而久久回荡的声浪,而当时走到了十字街头的新文化运动,由此获得突破,走向新的高潮。同时,在刚刚起步的新文学发展上,这篇小说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00年来,《狂人日记》带来的冲击,至今仍在持续充当着民族精神发展、提升的推动力。当然,我们说的“狂”,非疯狂,非癫狂,非痴狂,非轻狂,而是敢想敢说,敢作敢为,大胆变革,无所畏惧,有确信、不自私、排除万难、呼啸前行的勇猛精神。而这,正是当下(中国——砾补)所需要的时代精神。这种无所顾忌、一往无前的“狂人”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前进。倘若没有这种精神,只是发发四平八稳的议论,中国就不可能在已经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产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不可能取得今天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所以,在今天,“狂人”精神,仍然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照亮民族精神前途的灯火。
此外要说,中国版画界历来有一种特质,就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的承传,总是最为敏感,最先体悟,最善发挥。从1930年代开始至今,版画界一直是弘扬鲁迅精神的排头兵。从左翼美术运动到抗战美术,及其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发展,版画界恒以鲁迅之徒为荣。现在,全国版画界以其特有的敏感与体悟,在《狂人日记》问世100年之际,联手举办这个展览,其意义不言而喻。其中作品,虽未必尽是鲁迅题材,但必以鲁迅精神为导向,以鲁迅创意为借镜,发扬踔厉,锐意创新,给人以启示与感悟,为创造新文化添砖加瓦。
我们期待着。
周令飞
2018年6月